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曾指出“农村信息化不仅是 能打电话、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 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 建设也必须得到重视”。“村通”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发展 而农业发展的出路是在于帮助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农 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针对**区所辖农村 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此项报告。
、农村网络现状
林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 0个,总人口 3.39万人 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己经全部覆 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 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xx 区的十个村屯现己经具备了基于固定电话业务开通的平安 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 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
(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 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 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
(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服务站,没有一个公共
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 责农村信息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部分村 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 距离建设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
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宄其原因,一个带 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 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 要有以下方面:
(一) 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意识呈现出一 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应迟钝、缺乏应用信 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 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 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 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一 点必须形成共识。
(二) 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 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 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技 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 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
(三)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 推广离不开政府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 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服务实现调整产业结构、 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 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 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设缺 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 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 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 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 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 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习实践、与外界沟 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 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民主 自治的水平也将会明显提高。
(二)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 变革。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 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 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 结构调整。譬如XX省XX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 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自从有了网络
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 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 达到了 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
元,人均6 000元。胡萝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 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先后上 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 银说:“鼠标和键盘已经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是 离不开的生产工具”。
(三)推动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目前 远程医疗、网上门诊、住院预约、远程视频诊断等等网上 医疗功能均面向社会开放,极大方便了社会就医途径。另 外,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疾病的防治、预防和 保养。农村信息化工程带来了农村远程教育。通过有效建 设远程教育网,使农村中小学连上北京101远程教育网, 通过互联网,成立好课堂。以此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拉 近城乡教育差距,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缓解农 村师资匮乏的问题。
五、几点建议
(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