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1817-2009长江上游天然林类型划分与评价.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犐犆犛65.020.40
犅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 —
犔犢犜1817 2009
长江上游天然林类型划分与评价
犛狋犪狀犱犪狉犱狊狅犳犮犾犪狊狊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犪狀犱犪狊狊犲狊狊犿犲狀狋犳狅狉
ㅤㅤㅤㅤ
狋犺犲狀犪狋狌狉犪犾犳狅狉犲狊狋狊犻狀狋犺犲狌 犲狉狉犲犪犮犺犲狊狅犳犢犪狀狋狕犚犻狏犲狉
狆狆 犵
20090618发布 20091001实施
国 家 林 业 局 发 布
/ —
犔犢犜1817 2009
长江上游天然林类型划分与评价
1 范围
本标准明确了长江上游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天然林类型、天然林经营类型划分及其评价的目的、
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定了天然林类型、天然林经营类型分类体系和分类标准、天然林评价等级和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长江上游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天然林类型划分和评价。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天然林 狀犪狋狌狉犪犾犳狅狉犲狊狋
起源于天然状态而不是起源于人工栽培,未经干扰或干扰程度较轻仍然保持有较好自然性的森林。
本标准所涉及的天然林主要是指原天然林区的残留原始林、干扰后的原始林或过伐林、天然次生林及不
同程度的退化森林、疏林地。一般可将天然林按其退化程度大致分为原始林、过伐林、次生林和疏林地。
2.2
天然林保护 狀犪狋狌狉犪犾犳狅狉犲狊狋犮狅狀狊犲狉狏犪狋犻狅狀
对天然林与原为天然林后成为无林地的地段进行科学的经营,使现有天然林具有更完善的生态结
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得以提高,使无林地得以天然更新或按适地适树原则建立
ㅤㅤㅤㅤ
较好的人天混人工林群落。
2.3
原始林 狏犻狉犻狀犳狅狉犲狊狋
犵
原始林是没有受到大的自然干扰或几乎没有受到人为干扰或人为干扰很少的地带性森林生态系
统。是森林演化的顶极群落,有丰富的物种,良好的森林结构和防护功能,群落结构稳定,有较强的自我
恢复能力。我国现有的原始林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及人为活动尚未到达的深山区。
2.4
疏林地 狊犪狉狊犲狑狅狅犱犾犪狀犱
狆
原始林经过反复破坏或严重破坏后变成的郁闭度在 0.2以下,但仍然能够看到有一些林木覆盖的
林地。
2.5
天然次生林 狀犪狋狌狉犪犾狊犲犮狅狀犱犪狉 犳狅狉犲狊狋
狔
原始林经过人为干扰或破坏,以及大的自然灾害(如火烧)后,在各种迹地上天然更新起来的森林。
原始林经过反复破坏或严重破坏后可能变成疏林或无林地。疏林和无林地的植被恢复较困难,其生态
功能显著降低。在自然状态下,疏林和无林地有两种可能的演化前景。一种是由于植被被反复大面积
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这种地区已不可能自然恢复植被。另一种可能是,在条件较好地区较小面积的
疏林和无林地,由天然更新而形成天然次生林。天然次生林一般由低价值的先锋树种组成,郁闭度较
低,大多丧失原始林的森林环境,生态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