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BJ 235-1991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规程.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部标准
预应力钢筋混凝士管桩施工技术规程
YBJ235-91
主编单位:冶金部打桩施工技术规程编制组
批准部门:冶金工业部
施行日期:1992年1月1日
142现行冶金工程施工标准汇编
关于颁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规程》的通知
由宝钢工程指挥部、宝钢二十冶分指挥部和建筑研究总院负责编制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规程》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YBJ235--91,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本规程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宝钢工程指挥部负责管理与解释。
冶金工业部
1991年7月4日
编制说明
本规程是根据冶金工业部(87)冶基字第054号文的要求,由宝钢工程指挥部会同宝钢二十冶分指挥部和建筑研究总院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收集、分析了国内外有关资料,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吸取了新科研成果,并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修改,经冶金工业部组织审查
后定稿。
在实施本规程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或有意见,请与宝钢.工程指挥部联系,以便今后修订,进一步完善。本规程条文说明,仅供参考。
宝钢工程指挥部
1991年11月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规程(YBJ235--91)143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锤击沉林的施工及验收。
采用本规程进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施工时,尚应符合我国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1.0.2条管桩施上前,应具备下列资料:
1.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
a.勘探孔平面布置图
b、钻孔柱状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包括各层土的N?35伯及静力触探P值曲线柱状图以及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杨。
c.除常规指标外,尚应提供桩尖平面处土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和桩周各层土的摩擦力标准值q、资料。
d.附近地区可供参考的打桩经验和试桩资料。
e.地下水位资料、地下水化学分析成果及地下水对混凝士侵蚀性的评价。
f.场地的工程地质评价。
2.施工图纸资料应附有原地下管线、坑穴、暗浜、古墓及其他障碍物资料以及附近危险房屋、精密仪器车间、医院等调查资料。
3、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资料:
a.工程概况及打桩工程量的计算。
b.主体工程的打桩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选择,打桩机械技术性能及其选择,施工顺序安排,打桩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措施等。
c.施工总平面图,水、电、路、照明和大临设施的布置,以及场地整平要求等。
4.管桩的出厂合格证,并应具有下列资料:
a.管桩的构造图。
b.钢材的种类、级别及其强度指标。
第1.0.3条测量控制点设置和样桩施放的要求如下:
a.坐标控制点、高程控制点以及建筑场地内的轴线控制点,均应设置在打桩施工影响区域之外,距离群桩的边缘一般不小于30m。
b.施工过程巾,应对测量控制点定期核对,每10天不少下1次。
c.样桩应精心施放,相对于中间倒点的误差,不应大于5mm,相对于行列线的误差,不应大于10mm,且应在打桩过程中随时检查修正。
d.同-打桩区域,有几种不同的桩时,不宜同时测放样桩,应将同-一种桩打完后,再测放另一种桩的样桩,以免将桩打错。如须同时测放两种以上样桩,则必须涂以不同颜色的油漆以示区别。
第1.0.4条在源有建(构)筑物附近打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打桩前,须了解邻近建(构)筑物结构、基础及地下管线等详细情况,以便作出正确判断。
b.打桩时,如可能影响附近建(构)筑物正常使用与安全,应采取减小振动和排土影响的措施,如采用预钻孔沉桩、开挖防挤沟、设置排水砂井或塑料排水板、控制施工速率等。施工中还应设骨观测点,对邻近建(构)筑物进行安全监测;在邻近
岸坡打桩时,应随时观测打桩对边坡的影响。
第1.0.5条在软土地基中打桩时,宜选用先打桩后挖土工艺,但开挖基坑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程序,尽量对称挖土或分段挖土,减少基坑暴露的面积和暴露时间,并不得在坡顶堆土,尽量减小某坑高差,以防止或减小管桩位移或倾斜。
第二章管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
第2.
第2.0.1条
第2.0.2条振动和冲撞。
第2.0.3条
管桩直径大于550mn、桩节长度小于12m
时,可将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