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建设方案.docx

发布:2022-10-02约1.78万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建设方案 目 录 TOC \o 1-3 \u 1. 项目概况 3 1.1. 项目背景 3 1.2. 建设目标 5 1.3. 建设内容 7 1.4. 建设原则 11 1.5. 建设依据 12 1.5.1. 2021年全省房屋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12 1.5.2. 省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 12 1.5.3. 市建设工程扬尘防治“6个100%”管理标准 12 1.5.4. 关于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建设各方主体责任的暂行规定 12 2. 建设内容 13 2.1. 文明施工管理系统 13 2.1.1. 环境监测 13 2.1.2. 车辆清洗监测 15 2.1.3. 视频监控 16 2.1.4. AI分析预警 17 2.2.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18 2.2.1. AI分析预警 18 2.2.2. 塔吊监测 20 2.2.3. 升降机监测 21 2.2.4. 深基坑监测 21 2.2.5. 高支模监测 24 2.3. 劳务实名制 27 2.4. 移动APP 27 3. 建设要求 27 3.1. 技术要求 27 3.1.1. 总体技术要求 27 3.1.2. 技术路线 28 3.1.3. 性能要求 28 3.1.4. 数据及接口要求 28 3.1.5. 兼容性要求 29 3.1.6. 安全要求 29 3.1.7. 测试要求 29 3.2. 管理要求 30 3.2.1. 服务人员 30 3.2.2. 进度要求 30 3.2.3. 组织实施要求 31 3.2.4. 文档管理要求 31 3.2.5. 质量保证要求 32 3.3. 验收标准 32 项目概况 项目背景 目前没有一套针对工地监管的信息化平台,在建设工程文明施工和安全监管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未能形成很好的管理效果。 当前信息系统的建设已经不在是仅仅满足于具体业务的信息化办理,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按照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的理念并结合现实工程安全质量监管工作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实现对采集获取的大量数据,按照现实工作的需求对这些大数据进行更深入地整理、挖掘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领导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真正实现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基于以上原因,拟建设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实现系统在监管预警及统计分析方面的全面建设。 建设工地目前已按相关要求安装了视频监控和扬尘监测仪,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1)目前统一使用市建设工地信息管理一体化平台,该平台数据要通过市住建、市政数局获取,视频监控、数据因带宽影响,容易出现无图像、数据丢失的问题。该系统目前主要作数据归集和分析,没有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如塔吊、深基坑监测、临边防护)方面的AI识别自动预警功能,目前只能采用人工抽查视频、现场巡查检查的监管手段,耗费人力,效率较低。 (2)政府服务效率需要提升,监管能力需要增强。需要利用信息化顶层设计方法,推进机构改革后的职能、业务整合与优化。通过对施工建设工地各项业务流程实现全面梳理与再造,形成有机融合、互相贯通、前后一体的住建业务体系,提高行政审批服务能力、缩短审批时限、降低管理成本、增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能力,促进数字化创新转型,使住管理效能得到全面改善。 (3)业务条块化,缺乏横向贯通。一方面,多数业务仍依靠监管人员的现场检查、被动检查,缺乏信息化手段及应用,难以适应政府“放管服”新要求。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条块业务模式,导致各个部门建设的“烟囱”信息系统,信息应用限于简单的、单模块的应用,横向难以贯通,对业务监管的支持有限,新型监管手段匮乏,需要通过一体化平台打通壁垒,提供全周期的业务监管模式。 4. 业务系统分散,难以支撑新型管理需求 总体而言,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也为业务工作管理提供了便利,但在机构变革后,当前业务系统难以支撑新型管理要求。具体来看: (1)系统数据分散,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考虑,现存信息系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基本上都是“信息孤岛”,数据散落在各个业务系统中,没有进行有效整合,无法支撑未来共享性应用及业务互通、数据互联。 (2)信息壁垒严重 当前,由于独立的行政组织机构和信息化平台不统一,导致数据资源指标口径不一、条块分割、信息流通不畅。数据资源被分割在不同部门的数据库中,信息资源权属单一,信息壁垒严重。加之各部门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不一,部门之间的数据资源不对称、不完备、使用范围窄、复用率低,没有体现数据流动、共享的特性。 (3)资源整合度低 住建信息资源较多,但分散在多个部门和机构中,信息资源获取渠道复杂,没有统一的数据资源整合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