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复习提纲-AcupuncturePeople.doc

发布:2016-07-21约4.2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药方剂复习重点二 攻下方剂 大乘气汤:(阳明腑实证代表方)(寒下的代表方) 组成:大黄12g(后下) 芒硝9-12g 厚朴 24g 枳实 12-15g (大黄:厚朴 =1:2)(大黄:枳实:芒硝=1:1:1) 主治:1. 阳明腑实证 (痞、满、燥、实) ( 大便秘结、脘腹痞满、胀痛拒按、口燥咽干、苔燥、发热、谵语、舌红苔黄厚而燥、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水,色纯青,气臭秽,脘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 3. 里热实证:热厥、痉病或发狂 治法:竣下热结 禁忌:本方为攻下峻剂,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孕妇禁用。气阴亏虚,表症未解者,不宜 主要配伍:大黄 + 芒硝、大黄 + 枳实、厚朴 名词解释:“急下存阴”,“通因通用“ 小承气汤: 组成:大黄12g (不后下) 厚朴6g 枳实6g (大黄:厚朴:枳实 = 2:1:1) 主治:阳明腑实证 (痞满盛,而燥实不盛) 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疾。 治法:轻下热结 调味承气汤: 组成:大黄12g 芒硝9-12g 炙甘草6g 主治: 阳明病胃肠燥热。(燥实明显,而痞满不盛) 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 治法: 缓下热结 *大黄牡丹汤: 主治:肠痈初起 治法: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凉膈散 主治:中上二焦积热 治法:凉膈泄热 *温脾汤 (温下的常用方剂) 主治:脾阳不足,寒积中阻之便秘 治法: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大黄附子汤: 主治:寒积腹痛。(便秘腹痛,手足不温,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阳散寒,泻结行滞 *麻子仁丸: 组成:麻杏芍蜜 + 小承气汤 主治:脾约证。(胃肠燥热,津液不足之便秘证) 治法: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济川煎 主治:肾(阳)虚精亏、肠燥便秘 治法: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十枣汤: 主治:悬饮证 治法:攻逐水饮 和解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代表方) 组成:柴胡12g 黄芩9g 人参6g 半夏9g 炙甘草9g 生姜9g 大枣4枚 主治: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神情嘿嘿、咽干、目眩、心烦、口苦喜呕、不欲食、苔薄白、脉弦) 其他证: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 治法:和解少阳 配伍要点:柴胡 + 黄芩; 配伍参、枣、草之义 注意:不适合肝火上亢,肝阴虚患者 柴胡用量大于芩、参、草,否则会引邪入里 *大柴胡汤:(常用于治疗胆道疾患)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少阳证+阳明腑实轻症)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者。 治法: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蒿芩清胆汤: 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 (胆热偏盛,痰湿内阻) 治法: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和解少阳。 四逆散:(调和肝脾) 组成:柴胡9-12g、枳实9-12g、芍药12-24g、炙甘草6-9g 主治:1. 阳气内郁之“四逆”证(手足不温,脉弦); 2. 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证。 治法:疏肝理脾,透邪解郁。 配伍要点:柴胡 + 枳实、柴胡 + 白芍、白芍 + 甘草 逍遥散:(调和肝脾) 组成:柴胡9g、 当归9g、白术9g、芍药9g、茯苓9g、炙甘草6g (两胁作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脉弦;少神疲,脉虚;头痛目眩,月经不调,舌淡) 主治:肝郁 血虚 脾弱 证 治法: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配伍要点:柴胡 + 当归 *痛泻要方 (痛必腹泻,泻后痛减)(调和肝脾) 组成:白术、 白芍、陈皮、防风 主治: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者。 病机:肝旺脾虚 治法: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半夏泻心汤:(调和寒热) 组成:半夏、 黄芩、干姜、人参、黄连、炙甘草、大枣 主治:肠胃不和,寒热互结之心下痞证。 (心下痞满而不痛;呕吐,肠鸣,下利;苔腻而微黄,脉弦滑数。) 治法:调和寒热,散结消痞,和胃降逆。(辛开苦降法) 配伍要点:姜、夏 + 连、芩 名词解释:辛开苦降 治燥剂 *杏苏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