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防台防汛安全管理制度.docx

发布:2025-01-18约2.5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防台防汛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

(1)防台防汛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加强防台防汛安全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特制定本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明确防台防汛工作目标、原则和责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防台防汛安全管理体系。

(2)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所有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个人等防台防汛工作。防台防汛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工作体制。在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来临前,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预警、排查、转移和救援等准备工作,确保防台防汛工作有序进行。

(3)防台防汛工作应当建立和完善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各级气象、水利、国土等相关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确保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台风、暴雨等级,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应急指挥机构、应急响应流程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处置。近年来,我国在防台防汛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如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过境期间,全国共转移安置群众123.3万人次,避免了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1)防台防汛组织机构应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防台防汛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由分管领导兼任主任。指挥部成员单位包括气象、水利、应急、交通、住建、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各成员单位应根据职责分工,协同作战,形成合力。

(2)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设立应急值班室,负责全天候接收、处理、传递防汛信息,确保信息畅通。应急值班室应配备专职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在防汛防台期间,应急值班室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例如,在2020年台风“黑格比”过境期间,应急值班室共发布各类预警信息200余次,为有效防范台风灾害提供了有力保障。

(3)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明确防汛防台工作职责,确保责任到人。气象部门负责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和预警;水利部门负责江河湖库的调度、堤防建设和维护;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抢险救援、物资储备和人员转移;住建部门负责城市排水防涝和建筑安全;教育部门负责学校的安全管理和学生疏散;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和临时安置;交通部门负责道路、桥梁、港口等交通设施的抢修和保障;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疫情防控和卫生防疫工作。通过明确职责,确保防台防汛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以2018年台风“山竹”为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共投入抢险救援人员6万余人次,转移安置群众超过40万人,最大程度减少了灾害损失。

三、防汛防台措施

(1)防汛防台措施首先要加强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气象监测预报网络,确保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发布。例如,某市在2021年投资建设了先进气象监测系统,覆盖了全市范围,提高了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台风“鹦鹉”过境期间,该市通过预警系统提前发布了预警信息,有效组织了人员转移,避免了人员伤亡。

(2)在防御措施上,要加强堤防、水库、水闸等水利设施的巡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根据国家规定,我国堤防标准达到了100年一遇的防御水平。例如,在2016年强降雨期间,某水库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通过合理调度水库蓄水,减轻了下游洪涝灾害风险。同时,加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建设,提高城市抗洪能力,近年来我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投入累计超过千亿元。

(3)针对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加强对山区、沿河、沿湖、沿海等高风险区域的巡查监控,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在2019年台风“利奇马”过境期间,某市对沿河堤坝进行了紧急加固,确保了堤坝安全。此外,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近年来,我国应急救援队伍总数超过20万,有效应对了多次自然灾害。

四、应急响应与处置

(1)应急响应与处置是防台防汛工作的关键环节。当气象部门发布预警信息,达到应急响应启动条件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入应急状态。根据国家规定,我国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从Ⅰ级到Ⅳ级,分别对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灾害。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迅速行动。例如,在2017年台风“天鸽”过境期间,广东省迅速启动了Ⅰ级应急响应,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积极响应,共转移安置群众超过50万人,确保了人员安全。应急响应过程中,要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确保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掌握灾情,制定有效的救援措施。

(2)应急处置主要包括抢险救援、灾后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