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学习型学校系列学习材料之四.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创建学习型学校系列学习材料之四 课堂细节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课堂细节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主编主编:张子胜北师大平谷附中编北师大平谷附中编前 言平谷区教委主任梁茂生同志在《学习型学校建设探索与实践》一书中指出:“学习型学校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学习型学校的构建对于学校组织来说,较之其它行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既可以依靠现有的行政‘武器’,又可构建丰富、多元的群众性学术研究组织。学习型学校创建,需要校长及其领导集体通过校园文化的创设和行政管理熏陶,把干部、教师、学生有机组织起来,营造一种具有正确舆论导向的学习氛围和改革研究生态;学习型学校在校园中应该形成人人是学习研究之人,处处是学习研究之地,日日是学习研究之时的既充满科学精神,又洋溢人文意蕴,既致力于改革创新,又追求效率和成就的新局面。因此,学习型学校建设急于求成不行,必须立足于建设,以学习为载体,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断发展”。为推进我校学习型学校建设,我们选编了《课堂细节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以及《名师备课秘笈:用整个生命备课》等文章,形成“创建学习型学校系列材料之四”,以方便全体教职工学习之用。欢迎大家踊跃荐稿,投稿。编 者二OO六年五月目 录课堂细节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1)名师备课秘笈:用整个生命备课…………………肖 川(4)准、实、妙: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余贞城(7)教学“五化” …………………………………… 周济玉(10)处理“顶牛”学生三秘诀……………… 陈志山 陈伟琴(11)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 ……………………… 张中波(13)春困的时候唱唱歌 ……………………………… 朱 峰(15)我们的课堂乃至教育缺失的是什么?宏观理论和宏大的培训活动会给你带来教学的智慧吗?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是否受到了应有的关注和尊重?简而言之,我们教师成长的出路在哪里?课堂细节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推敲新课程课堂》《另类课堂》与我们的课堂缺失我们的课堂乃至教育缺失的是什么?记起几年前读过《心灵因细腻而伟大》,无缘由地受到感动。忽然间联想,那理不清的原因中是否也包含我们细腻心灵的缺失呢?今天,细读《推敲新课程课堂》和《另类课堂》,觉得书中的东西正是我们的课堂所缺失的。这两本书同样令我感动不已。现实:标准化重复看看我们的教学现实吧。我们自以为在改革,在实践。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在重复那些早已为我们规划好了的理论思想和行为习惯呢?我们是不是也在跟着时髦的感觉走——扎着新理念的红头绳,扮演着美丽的时尚女郎,陶醉于漂亮的外衣呢?我们的课堂似乎缺少了细心与悉心,缺乏细节的铺陈与感受。总在滔滔不绝,或一场潸然泪下的“真情相聚”,或者一个严肃的“新闻会客厅”;我们课堂动不动就被这个亮点搞晕,那个热点烤化。评价一堂课,我们只会拿着“标准”测量。课堂中那些动人的细节和瞬间的情感,课堂流淌的人性与诗意似乎很少关注。这当然有历史沿袭的重负和惯性。由于受近代经典教育体系的影响,我们的教学强调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精确化。传统教学的系统的、高度的技术取向,严重束缚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教学只剩下了干巴巴的知识,变成告诉与被告诉两个简单过程。知识变成了片面和单一的东西。我们曾经有过机遇。当年杜威来中国讲学,长达三个月。杜威的哲学思想,说白了,有点把教师的作用当作“参谋”的作用。但最终没有形成主流。困境:教育如何关注人现在,我们试图回归,教育真正要关注人。但是,已然形成的惯性是很可怕的。而且,把思想变成细节,我们还有无数的疑问。流行的课堂的各种理论、方法、概念、话语不断变化,但课堂面目为什么依然似曾相识,甚至千篇一律?课堂应该有的生机和活力,为什么没有激发出来?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创造和灵性为什么依旧得不到释放?我们不断把各种理论方法引入,移植到课堂,并要求教师接受、认知、照搬新东西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还是那句话,当下的课堂究竟最缺少的什么?为什么教师没有太大的变化?透过课堂生活,我发现,教师的情感正变得粗糙,心灵正走向封闭,师生的交往也变得简单而草率。我们缺少了一份从容和悠闲,缺少了一定的用心和细心,有的都被简化为“速度”。所以,我自问:宏观理论和宏大的培训活动会给你带来教学的智慧吗?教师的智慧获得和我们的付出成正比了吗?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教师应该怎么办?突围:在课堂中研究细节我想,还要回到具体的课堂中来!我们不能与课堂相去甚远,这是我们必须面对,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在孩子的早期发展中,不能因为粗糙的成长,耽误了孩子一点一点的长大。作为教师,不是从事科研就高高在上,不是有了理论与理念就离开课堂,而必须回到课堂、开发课堂并陪伴学生生活在课堂中。要坚决杜绝在忙碌和应付中,忽视了对学生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