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ppt

发布:2025-03-10约9.02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芒福德——把人类的技术分为“单一技术”和“综合技术”,并提出现代技术的本质是“巨技术、大规模技术”(Megatechnics)。芒福德作为有机论者和生态主义者,信奉的是“小的是美好的”,对巨大工程、巨型建筑、巨型城市有本能的恐惧和反感。对他来说,现代技术的主要问题是对于有机世界的系统性背离。克服巨机器的主要路线是回归人性的正确规定,回归生活世界和生活技术。埃吕尔——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已逐渐具有了的系统特征,使我们能够把技术作为一个系统来思考。技术系统由次级系统组成,如通信系统、航空系统、电力生产和分配系统、市政系统和军事防御系统等等。次级系统不需长期的计划就能产生,它们由更低一级的技术组成,并一步步地组织起来,相互适应、修正。各等级的技术通过信息使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信息构架了技术系统,为系统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国外学者关于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研究罗波尔——提出了“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他认为,技术包含了人工产品或实物系统、产生客观物质系统的人的活动和设施的总和以及使用这一客观物质系统的人的行为的总和三个方面的要素。这样,技术活动就不仅是一种技术活动,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由此,罗波尔成功地将生产和实践融入他的社会-技术系统。这一理论为进一步认清技术的结构以及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关系打开了新的视角,但罗波尔虽然指出了技术的社会系统特性,但在分析和论证技术活动的伦理责任时,却单纯地着眼于技术产品和技术活动,忽略了文化在技术建构中确定目的的作用,而且也忽略了文化与技术的内在联系。星野芳郎——提出近代技术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技术体系更替,第一技术体系形成和发展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其中蒸汽动力技术是主导技术。第二技术体系建立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其主导技术是电力和内燃机技术。第三技术体系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的需要刺激产生的火箭技术、雷达技术、核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0102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基础科学——是对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认识,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与技术的整体结构的基石。根据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特殊运动形式,基础科学可以分为以下六类学科:天文学、地学、微观和宏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技术科学一般包括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以及应用光学、电子学、应用化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学科结构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构成。技术科学——是以基础科学为指导,研究的是生产技术和工艺工程中的共同性规律,它的研究对象大部分是技术产品,也就是所谓人工自然,目的是把认识自然的理论转化为改造自然的能力。技术科学是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中间环节。工程科学——具体地研究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如何转化为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原则和方法,以供改造自然。123456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现代技术的门类结构由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构成。在现代技术中,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实验技术——是为了科学认识而探索自然客体的元技术手段,包括力学试验技术、物理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和生物实验技术等。基本技术——按照人工自然过程的四种基本形式,技术可划分为四种基本技术: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工技术和生物技术,这四种基本技术只有纳入到生产过程之中,才会作为现实生产力发挥作用,并借劳动过程中的技术进入产业技术。产业技术——是由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不同技术组成的更为复杂的系统。社会经济中的每种产业是各种劳动过程的综合,劳动过程中的技术只有加入到产业系统之中变为产业技术才会有经济效益。123456现代技术的形态结构由经验形态技术、实体形态技术和知识形态技术构成。1经验形态的技术——表现为技艺、技巧和经验;2实体形态的技术——表现为工具、机器等;3知识形态的技术——主要侧重于技术知识。4按照不同形态的技术在技术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形成经验型技术结构、实体型技术结构、知识型技术结构。这三种技术结构分别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分别代表了人类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技术形态结构的演化,形成相应历史时期的社会技术基础。技术形态结构的历史发展就是从单相技术结构(经验型技术结构)向双相技术结构(经验型技术结构和实体型技术结构)再到三相技术结构(经验型技术结构、实体型技术结构和知识型技术结构)逐步演化的过程。5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技术的发展过程——其中门类结构是立体的架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