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及自动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文
基于行波法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分析
网络教育学院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任 务 书
三、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1. 阅读相关文献,回顾输电线路测距方法的发展过程,阐述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意义及现状;
2.对比分析各种测距算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条件 ,同时掌握基于行波法对输电线路测距的方法 ;
3.介绍小波转换原理及其具体应用和数学形态基础理论,并考虑到高频行波信号易受噪声干扰,将两个检测工具进行优劣对比 。
指导教师:
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考核评议书
指导教师评语:
1.有抄袭现象
2.自己所做工作较少
建议成绩: 及格 指导教师签名: 李晓强 2015年 4 月 20 日 答辩小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答辩小组成员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论文题目:基于行波法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分析
学科(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摘 要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电力系统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也要求越来越高。但线路由于分布广,穿越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并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输电线路极易发生故障。进而直接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更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及时查找到故障点,及时确定故障点并排除故障能够更好的保障国民生活有序开展。
目前,主要的故障定位方法有基于工频量的测距和基于行波法测距两种。前者精准性有待提高,容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比如过渡电阻的存在、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后者因波头检测困难而影响了推广使用。现在对于故障的查找方法比较落后,大多数都采用巡线的方式,查找时间长、人力物力耗费很大,尤其是对瞬时性故障的查找具有极大的困难。故亟需采用一种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装置。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在第二章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对现有方法的分析比较基础上,最终确定了采用基于行波法的测距原理来实现故障测距。首先分析了暂态行波在电力系统中的传播过程及传输特性,阐述了行波法故障测距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算法。将小波变换和数学形态学两大工具应用到测距中。
关 键 词:行波法;输电线路;小波变换;故障测距
论文类型:理论研究
目 录
摘 要 I
目 录 III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 课题研究发展和现状 2
1.2.1 故障测距方法的发展 2
1.2.2 故障测距理论研究现状 3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3
2 输电线路故障测距主要方法研究 5
2.1 常规故障测距法 5
2.2 行波故障测距法 5
2.3 现有测距方法的评价 6
3 行波法测距的理论分析 9
3.1行波基本理论 9
3.1.1 行波的基本概念 9
3.1.2 波速度与波阻抗 10
3.1.3 行波的反射系数与折射系数 10
3.1.4 行波在故障点处的反射 12
3.2 行波法故障测距的基本原理 12
3.2.1 行波信号中的故障距离信息 12
3.2.2 行波法故障测距的主要技术问题 12
3.2.3 新型单端行波故障测距原理 13
3.2.4 新型双端行波故障测距原理 14
4 行波法测距算法分析 17
4.1 小波法 17
4.1.1 小波变换的定义 17
4.1.2 小波变换的原理 17
4.1.3 模极大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