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采油工理论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2
初级采油工理论试题
选择题
AA001 石油分为(A)两种。
(A)天然石油和人造石油 (B)重质油和轻质油
(C)成品油和原油 (D)天然石油和轻质油
AA002 为了了解石油在油层中的性质,高压物性取样时,一般要求井底压力(A)原始饱和压力。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降低到
AA002 为了了解石油在油层中的性质,高压物性取样时,要求样品保持在(C)状态下。
(A)常温 (B)常压 (C)地层 (D)密闭
AA002 在地层条件下取出样品,进行各种物理参数分析,叫(D)取样。
(A)物性 (B)密闭 (C)常规 (D)高压物性
AA004 原油中的胶质相对分子质量和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为(A)。
胶质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沥青相对分子质量
胶质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沥青相对分子质量
胶质与沥青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无法确定
AA006 单位体积的天然气,压力每变化1MPa,气体体积的变化率称为(A)。
(A)弹性压缩系数 (B)体积系数 (C)收缩率 (D)体积变化率
AA007 干气多产自(A)。
(A)纯气藏 (B)石油 (C)伴生气 (D)凝析气藏
AA007 每立方米天然气中含汽油(D)g以上者称湿气。
(A)10 (B)20 (C)50 (D)100
AB001 根据石油的有机成因理论,生成石油、天然气的物质基础是(A)。
(A)古生物 (B)沉积岩 (C)淤泥 (D)微生物
AB001 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古生物存在于(D)中。
(A)岩浆岩 (B)花岗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AB001 根据石油的有机成因理论,一般来说,(B)对生成油气最为有利。
(A)高等植物 (B)低等动物 (C)低等植物 (D)高等动物
AB003 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整个过程是在地壳(B)、上覆沉积物不断加厚的地质背景下发生的。
(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 (C)相对稳定 (D)不断运移
AB004 把地壳中具备有生油条件的地层均称为(D)。
(A)储油层 (B)盖层 (C)产油层 (D)生油层
AB004 生油岩层多为(C)。
(A)砾岩 (B)花岗岩 (C)泥质岩和碳酸盐岩 (D)砂岩
AB005 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是(A)。
(A)水动力、浮力、构造运动力等 (B)岩层的挤压力
(C)化学作用力 (D)溶解压力
AB005 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是(A)。
(A)上覆岩层的压实力 (B)流体的弹性压力
(C)水动力 (D)溶解压力
AC001 储集层所具有的两个重要特性是(A)。
(A)孔隙性和渗透性 (B)孔隙性和润湿性
(C)生油性和储油性 (D)生油性和渗透性
AC002 岩石形成后,受外力等作用形成的孔隙称为(C)。
(A)原生孔隙 (B)绝对孔隙 (C)次生孔隙 (D)有效孔隙
AC002 岩石的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孔隙称为(A)。
(A)原生孔隙 (B)次生孔隙 (C)有效孔隙 (D)绝对孔隙
AC002 岩石中的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称为(A)。
(A)有效孔隙度 (B)相对孔隙度 (C)渗透率 (D)原生孔隙度
AC002 岩石中所有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称为(B)。
(A)有效孔隙度 (B)绝对孔隙度 (C)相对孔隙度 (D)总孔隙度
AC003 在储集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中,一般(C)增高,渗透率增大。
(A)孔隙度 (B)绝对孔隙度 (C)有效孔隙度 (D)总孔隙度
(A)渗透率 (B)绝对渗透率 (C)有效渗透率 (D)相对渗透率
AC004 岩石有效渗透率(A)绝对渗透率。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AC004 岩石中所含的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百分比叫(C)。
(A)饱和度 (B)孔隙度 (C)含油饱和度 (D)含油率
AC004 岩石中含水体积与岩石中孔隙体积的百分比称为(C)。
(A)孔隙率 (B)孔隙度 (C)含水饱和度 (D)含水率
AC005 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以(A)为主。
(A)原生孔隙 (B)次生孔隙 (C)裂缝 (D)熔洞
AC005 储油层的类型分(A)三种类型。
(A)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其他类型 (B)岩浆岩、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