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具体规范【模板】.docx
PAGE
1-
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具体规范【模板】
一、论文总体要求
(1)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土建学院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论文应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论文选题应与土建学科领域相关,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2)论文应按照学院规定的格式进行撰写,包括封面、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正文部分应包括引言、研究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结论等章节。引言部分应明确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部分应详细介绍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实验结果与分析部分应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结论部分应总结研究成果,并指出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3)论文应遵循学术规范,确保内容的原创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如需引用他人文献,必须注明出处。论文格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包括字体、字号、行距、页边距等。同时,论文的排版和打印质量也应达到学院要求,确保论文的整体美观性和可读性。
二、选题与开题报告
(1)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第一步,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专业特长以及实际工程需求。选题时应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土建行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课题。例如,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选题可以围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热点问题展开。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需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进度安排等部分。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应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明确研究创新点。例如,某学生在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研究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关于地下空间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下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等方面,而针对地下空间开发中的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相对较少,因此,该学生选择此方向进行研究。
(3)开题报告的评审是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环节。评审委员会由具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教师组成,对学生的选题、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评审过程中,学生需详细阐述自己的研究计划,回答评审委员会提出的问题。根据评审结果,学生可能需要对选题进行调整或补充。例如,某学生在开题报告中提出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评审委员会建议其在后续研究中考虑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纳了评审委员会的建议,对研究方法进行了优化。
三、论文撰写规范
(1)论文撰写应遵循规范的学术格式,包括封面、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封面需包含论文题目、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专业名称、学院名称、提交日期等信息。摘要部分应简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字数一般在200-300字之间。关键词应选择3-5个能准确反映论文主题的词汇。
(2)正文部分应分为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结论等章节。引言应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论文目的;文献综述应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突出研究的创新点;研究方法应详细介绍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和实验方案;实验结果与分析应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科学结论;结论部分应概括研究成果,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应准确、完整,包括作者姓名、文献标题、出版信息、出版日期等。参考文献的格式应符合规定的学术规范,如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引用他人观点或数据时,必须注明出处,避免抄袭和侵权行为。同时,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等应清晰、规范,确保内容易于理解和查阅。
四、论文答辩要求
(1)论文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环节,旨在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答辩前,学生应充分准备,熟悉论文的各个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答辩过程中,学生需清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论文的创新点和实际应用价值。
(2)答辩委员会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教师组成,对学生的答辩进行评审。答辩过程中,学生应保持自信,对评审委员会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回答。回答问题时,应条理清晰、逻辑严谨,避免出现逻辑错误或遗漏。同时,学生应展示自己的应变能力和沟通技巧,以应对评审委员会的提问。
(3)答辩结束后,评审委员会将对学生的论文和答辩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应根据评审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修改后的论文。未按时提交修改论文或未达到答辩要求的学生,将无法获得毕业证书。因此,学生应高度重视论文答辩,认真对待每一次答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