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半岛海洋文化发展战略研究_宋宁而.pdf

发布:2015-08-21约1.14万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管理视野 2012 ·05 (中) 山东半岛海洋文化发展战略研究 宋宁而 王 聪 马 坤 摘 要 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海洋文化的同步发展为前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发展战略须以海洋文化 发展战略构建为前提保障。本文在对山东半岛的海洋文化实际形态进行认识的基础上,分析其海洋文化发展的特色及功 能,论述其海洋文化发展的战略特点,并对其海洋文化发展战略构建提出建议。 关键词 海洋文化 海洋发展战略 文化发展战略 海洋文化发展战略 作者简介:宋宁而,中国海洋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海洋社会学等;王聪,中国海洋大学社会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海洋 社会学;马坤,中国海洋大学社会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海洋社会学。 ( )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 20 12 05-196-03 一、海洋文化发展战略背景 查阅文献资料时发现,天后宫多分布在县、县级市或地级市。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首 虽山东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市和特别行政区建置是在 1928 年,但 个获批的国家级规划,处于拓展我国海洋事业的国家战略前沿, 是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天后宫所建之处是经济较发达、或是经济 也是学界长期以来的关注焦点。从上世纪末的“海上山东”,到 发展环境较好的地方,天后信仰与商业等经济要素具有天然联 “东西结合、共同发展”、“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五大板块”、“一 系。因天后一般是助人预防海洋风险,保平安相关,而商业也有 体两翼”,直到现在的“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省海洋事业发展规 海洋般的风险、不确定性。故成了商人的精神寄托之一。同样, 划的战略思路已日趋清晰。构建海洋发展战略是打造山东半岛 有学者认为海洋文化具有崇商性,正与此也相吻合。与之相比, 蓝色经济区的必然趋势。 龙王庙则多见于村庄,而更高级的行政区却少见,这说明龙王信 对海洋发展战略进行具体解读可知,《十二五规划》在把海洋 仰较天后信仰多了几分“内陆味”,因为龙王是司水的神,农民多 发展战略纳入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明确指出,我国海洋事业 祈求他来年的风调雨顺,这与海神的分工是紧密相连的。地方民 发展正面临一系列严峻课题,因此必须“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 间海神信仰,均不相同,但形象特征大体相同,均为善良、乐于帮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国海洋发 助的形象。除威海刘公岛上的刘公刘母为一对夫妇外,其他均为 展报告》、《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分别 姓氏不同的女性。这可以体现出我国对女性特征、角色分工的文 指出,海洋产业不合理布局普遍,海洋开发领域无序、粗放式管理 化特点。 大量存在,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海洋开发的潜在危险难 (三)多样化和复杂化 以消除,这些都已直接或间接严重影响了我国海洋事业的可持续 山东海洋文化遗产包括海神庙宇、海洋节庆或仪式、海洋社 发展。 会群体、建筑和器物、文献资料五种实际形态,可以看出山东海洋 海洋事业潜在利益巨大,发展却裹足不前,原因来自一系列 文化遗产实际形态呈多样化,并且每一种具体形态还呈现出不断 制约因素,包括政策制定的滞后性带来的“政策制约”、来自当前 丰富和复杂化的趋势,如海洋节庆或仪式的具体程序日趋增多。 管理体制的“体制制约”、对海洋事业认识不足的“观念制约”等。 (四)与时俱进性 以上制约因素的产生都源自我国“海洋开发时代的迅速、全面到 海洋文化遗产实际形态的与时俱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及方 来”和“长期以来海洋意识淡薄的文化现象短期内难以转变”这一 面:一是海洋节庆和仪式程序上不断注入新元素。如:祭海节仪 对时代造就的社会矛盾之中。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海 式体现倡导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青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