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种类调查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土壤的种类调查报告
篇一:土壤的种类
土壤的种类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土壤的种类》。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开展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土壤的种类》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科学学习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土壤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学生对它有一定的了解。要求他们在课前准备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深入细致的掌握新知。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不同土壤的性质;2,知道土壤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亲近土壤、热爱自然的情感;2,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交流,与人合作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土壤的分类;难点是了解不同土壤的性质。
五、教法学法
为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我采用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来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六、教具准备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我利用以下材料辅助教学: 漏斗、广口瓶、放大镜等
七、教学过程
为了合理的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 图片演示,导入新课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土壤的图片,学生通过仔细观看,交流这些土壤有什么不同。通过本环节的设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小组讨论,探究新知
让学生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把学生课前采集的不同地方的土壤拿到课堂上研究,观察各种土壤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土壤的颜色、颗粒大小等方面观察比较土壤,并要求学生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在了解了土壤的不同特点之后,我再提出问题,不同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一样吗?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答案。做比较实验,还需要注意的是,漏斗里土壤的量要一样,所加的水量也要一样,并且要同时向各个漏斗里倒水。
通过流入广口瓶里的水量,很容易的看出各种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自主总结出含沙量较多的土壤保水性最差;含粘土较多的土壤保水性最好;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保水性适中。
学生通过亲自实验、探究新知,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简单易懂,从而成功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总结升华,巩固新知,
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文字资料:科学家们按土壤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砂质土;含粘土较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做壤土。此外你还知道哪些给土壤分类的方法?学生积极发言,比如可以根据土壤的颜色分为黑土,黄土,红壤等。
(四)拓展能力、布置作业
调查花园菜地和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八、板书设计
土壤的种类
一, 各种土壤的特点,
颜色
性质
二, 土壤的分类
砂质土、黏质土、壤土
这样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在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贯彻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本理念,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相信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不当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篇二:土壤调查报告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 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对资源的认识和管理
3. 加强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习常规土壤调查和制图的方法,同时全方面提高
二、实习任务
1. 从地质角度,认识岩石种类、特性及各种环境条件
2. 认识不同环境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掌握观察、描述土壤特性及其规律的方法
3. 掌握土壤调查的工作步骤,学会基本制图方法
4. 了解所调查的土壤资源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三、实习准备
为使实习取得预期的效果,做好实习的一切准备是异常重要的。
指导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确定野外实习的地点,预查、制订实习计划(包括目的要求、日程安排、人员组织等)。师生共同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地形底图、收集与分析有关实习地区的资料和图件等。
(一)地形图的准备
地形图是用以作为野外实习底图的必备的基础图件。地形图比例尺大小的选择,视野外实习地区范围的大小、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壤的复杂程度而定。实习范围小、环境条件复杂和土壤种类多样性的,比例尺宜大,反之宜小。我们这次采用1:100000地形图。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