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6_亚洲第一共和国要点.ppt

发布:2016-11-12约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材料一 1912年初“工业建设会”发表成立旨趣:丕(大)焕新猷(计划),自必首重民生,为更始之要义;尤必首重工业,为经(治理)国之宏图。……往者忧世之世,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难而无效也,则以专制之政毒未除,障害我工业之发达……。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形容众人归向)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夺,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摘自1912年2月28日《民声日报》 ⑴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社会思潮?这种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和理由是什么 “实业救国”思想。产生于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理由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扫清了障碍。 材料二 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善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故民国成立之届年余,而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画如故也;政治之污秽,无扫荡方法如故也。以若斯之政府,而欲求得良善之政治,即不可能也,亦不可望也 ——摘自宋教仁1913《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 材料二中的“良善政治”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民国成立已届年余,而政治之纷扰……污秽……如故”? 良善政治”“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治。 因为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反对民主共和,实行专制独裁政治。 材料三 现在看透孙、黄,除捣乱无本领。…若彼等能力能代我,我亦未尝不愿,然今日诚未敢多让。彼等若敢另行组织政府,我即敢举兵征伐之!国民党诚非尽是莠人,然其莠者,吾力未尝不能平之! —— 摘自袁世凯1913《传语国民党人谈话》 材料三中袁世凯发表谈话的背景是什么?表明了什么? 袁的谈话是针对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反袁斗争。表明了袁世凯坚持独裁,镇压革命党人的反动面目。 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 中华民国 前后分三个历史时期 1、南京临时政府(1912.1-1912.3) 2、北洋军阀政府时期(1912-1928) 3、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为首)时期(1927-1949) 一、辛亥革命前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一)民主思想的传播 ——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改良派—— 主张建立____________ 革命派—— 主张建立_____________ 以康梁为代表 以孙中山为代表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复习: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①内容:要不要________,要不要兴民权,实行___________制度,要不要提倡_______,改革教育制度。 ②实质: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③影响:这场论点使维新思想冲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形成一次______________,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注意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 西学 思想解放运动 思考:从当时中国的国情及实践结果看,你会同意哪种主张,并说明理由 正如魏源、康有为、梁启超所言,民主的进程应该是渐进的,因为当时中国民众的政治素质普遍很低,不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很难达到民主共和国家公民的要求 在一个有两千多年君主专制传统的国家,君主代表了一种秩序。如果一夜之间君主被废除,而又不能出现一个新的强人政治,国家会就此陷入混乱状态。法国大革命如此,中国辛亥革命也如此。 支持君主立宪的原因 思考:从当时中国的国情及实践结果看,你会同意哪种主张,并说明理由 支持民主共和的原因 1898年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运动,但很快就被清政府扼杀,事实证明君主立宪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晚清政府多次丧权辱国,已经沦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要想摆脱列强入侵,就只能进行彻底的革命 民族民主革命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一、辛亥革命前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一)民主思想的传播 ——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1、中心: 围绕中国__________________展开. 民主革命的任务 2、实质: 3、结果: ________明显占优势,有力地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革命派 但没有认识到帝国主义反动性,不利于人们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和警惕 4、局限性: 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_____进行的论战,是一次___________运动。 政体 思想解放 (二)清政府的反应 ——《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1908) 1、背景(补充): ①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使清朝统治者感到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 ②1905年,日俄战争中“立宪的”日本战胜了“专制的”俄国的刺激; ③改良派(立宪派)的广泛宣传、推动,实行民主宪政的呼声越来越高。 2、根本目的:_______________ 维护清朝统治 3、时间: 1908年 (二)清政府的反应 ——《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1908) 4、内容: (1)积极方面 ①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