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墙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的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防渗墙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的探讨
摘 要:本文主要就防渗墙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了具体的探讨,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工艺;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引 言: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质量主要与施工用泥浆、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物、导管间距、混凝土浇筑速度、孔底淤积厚度等因素有关,每个因素若不满足要求或检测不准确,都会影响到防渗墙的施工质量。
1 防渗墙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防渗墙大多用混凝土建成,而且是位于地下的发挥防渗功能的连续墙体。 其施工过程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先是在地面上实施造孔,然后将泥浆灌入地基中加固其四壁并凿出来联锁桩柱孔或者槽形孔,最后是进行防渗材料的回填。出于造价低廉和施工期短等实用原因的考虑,一般情况都倾向建造薄混凝土防渗墙,此种情况的关键是要成槽质量高。在建造防渗墙的过程中,主要的流程是使用泥浆以护壁、成槽机刀具来回反复地进行切削、利用砂石泵实行反循环运转以进行排渣成槽的施工,最后是在水下通过导管将混凝土浇筑成墙。由于使用材料的不同,防渗墙可以区分为粘土、塑性混凝土和灌注混凝土等防渗墙。在多数情况下,浇筑混凝土防渗墙的方法基本上类似于在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其中浇筑的槽段一般有 8 至 11 米长。其间,根据不同施工要求,确定相应的运输设备与混凝土拌合,在浇筑架上通过电动的方式将混凝土分送于各导管,从而完成混凝土的浇筑。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防渗墙的施工工艺流程包括两个重要部分:
1.1 防渗墙暂建工程
防渗墙暂建工程的施工方案对防渗墙建造的成本、进度与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一定要确保其合理性与科学性。防渗墙暂建工程通常由隔离体、泥浆沉淀池、制浆站、施工平台与导向槽等部分构成。在支撑和开挖导向槽时,必须要对地质条件和排渣能力进行充分考虑,以此合理设定开槽速度,为减轻清槽等工作量以及降低沉淀等创造便利条件。泥浆的使用可以起到润滑与冷却钻具、携带与悬浮钻渣、稳定地层以及支撑孔壁等功效。一般而言,泥浆的制备量大致是槽孔体积的1.5 至2 倍。泥浆原料的选择视地质的实际条件而定。如果对含渣泥浆进行回收利用,首先应使其在沉淀池经过沉渣工序,然后引入泥浆池以实现循环使用。隔离体是为了将浇筑槽和已施工槽分开。隔离体要发挥其功能,必须能承受来自于侧面浇筑混凝土所形成的压力,避免滑动而发生位移,同时要保持密封状态,使槽孔能够防范混凝土浆液的流入。根据目前的操作经验,最好选取土工丙纶反滤布(230―280g/m 2)用作隔离体袋的材料。这种隔离体袋一旦被使用便成为防渗墙体的组成部分。
1.2 防渗墙造孔
在混凝土防渗墙接头施工中,“接头管法”这一高效方法得到了广泛使用。 槽孔两端放置接头管的施工应先于浇筑混凝土进槽孔的一期施工,尔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混凝土大体凝固之后,要将接头管及时取出,即可于墙段两侧构筑光滑的半圆柱面。待二期槽孔施工结束,便可以在此建成接缝面。防渗墙的副孔与主孔大多通过钻进的方法来造孔,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是钻劈墙面,也可以是使用钢绳冲击钻。防渗墙的造孔可以使用液压抓斗来进行施工。为了提高造孔作业质量,要适时对含砂量、粘度以及比重等泥浆性能指标进行跟踪了解,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2 影响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质量的因素
2.1 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物
防渗墙混凝土是在泥浆下浇筑不需振捣、自行挤实的混凝土。其配合比应根据防渗墙承担的具体任务及工地实际条件由具有试验资质的单位通过试验选定,结合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经验,对防渗墙浇筑所用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物的要求如下:
(1) 水泥宜选用低标号水泥,并且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同时混凝土拌和物宜掺少量的粉煤灰以延缓其初凝时间,砂子宜选用天然纯净的河砂。
(2) 骨料级配必须良好,最大骨料粒径不应大于40cm,应优先选用天然的卵石和砾石,一般采用二级配混凝土。
(3) 混凝土拌和物必须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与和易性,其塌落度、扩散度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4) 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抗渗性,以实现混凝土防渗墙防渗的功能。
(5) 抗压、抗拉强度及弹性模量必须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
2.2 混凝土与泥桨的密度差
混凝土与泥浆的密度差越大,混凝土的流动能力强,推动泥浆的力量越大,墙体混凝土质量越好,故此在一般防渗墙施工中对清孔泥浆(粘土浆)的密度要求不大于1.3g/cm3,混凝土密度在2500kg/m3,以提高混凝土和泥浆的密度差,保证浇筑质量。
2.3 浇筑速度
浇筑速度太快,使混凝土表面成锯齿状裂缝,泥浆或淤积物会进入裂缝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另外,施工中还发现当浇筑速度太快时,混凝土向上流动的速度太快,对相邻的混凝土的拉力也大,有时会将其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