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发言稿范文.doc

发布:2018-06-17约3.5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发言稿范文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干部学习廖俊波同志事迹发言稿,仅供参考。   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发言稿范文【篇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   不得不承认的是,以前对廖俊波同志确实是不了解的,如果不是搜索了廖俊波同志的生平事迹,对廖俊波的精神是无从谈起的。不管其他人是怎么想的,但是我真心感觉这样的官员是值得媒体宣传、值得人民赞扬、值得党政干部学习的。   近期,随着《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大众在看待官员追逐GDP的方面也从过去的一昧嘲讽变成现在的“誓死捍卫达康书记的GDP”等虽有戏谑却有认同的感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看一下廖俊波主政时期的成就:廖俊波同志在担任政和县委书记期间,短短4年,财政总收入从2010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4.9亿元,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均实现翻番。2012年,政和县域经济发展指数在全省提升35位,2013-2015年政和蝉联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实现个人的工资五年翻三倍都挺不容易的。而他能够带领自己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连年翻倍,真的是值得学习。   习总书记曾说,在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其中习总书记曾点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的小康重点是全面,所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很关键的指标。在大多数官员正努力往合格线拼搏的时候,廖俊波已经实现了接连翻番。所以,这种真正有能力的官员,为什么不值得学习呢?   当中学老师的妻子曾说:“如果我们两个人一直当老师,可能更自在。”不能多陪伴家人,这未免是一种遗憾。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廖俊波同志的事迹值得学习也正在于此。廖俊波同志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体现的是一名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该有的“忠诚、干净、担当”,他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而这也是党政干部所要学习的地方。   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发言稿范文【篇二】  廖俊波同志生前曾担任福建省政和县县委书记,2015年我们同时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还记得,2015年6月30日,我和廖俊波同志一起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如今,他却因公殉职,让我扼腕叹息。斯人已去,精神永存。48岁的廖俊波同志就这样离去了,但他用生命诠释了人生的意义,他的精神就是一座丰碑,耸立在人们心中。我决心以廖俊波同志为学习的榜样、对照的镜子、前进的动力,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当好信念坚定、真情为民、敢于担当、务实重行、清正廉洁的模范,做新时期优秀县委书记。   当好信念坚定的模范。廖俊波同志入党25年,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无论在乡镇、区县,还是在市里,始终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每一名共产党员,从举起拳头入党宣誓开始,就必须一心向党,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红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为革命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大力发扬革命年代“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和“一图两不图”(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红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四个意识”,保持红安永远红。   当好真情为民的模范。廖俊波同志对群众有深厚感情,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祉,赢得群众的真心爱戴。任政和县县委书记期间,面对政和县贫困落后的状况,他立下誓言、迎难而上,以“背石头上山”的劲头带领干部群众开拓进取、苦干实干,该县连续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累计减贫3万多人。廖俊波同志不幸去世,尽管他已经离任政和县,但仍有近千名政和县干部群众自发前往参加追悼会。德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作为一个地方的主要负责人,要像廖俊波同志那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切实解决好群众在就业、就医、上学、住房、出行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以贫困不除愧对先烈、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历史使命感,把精准脱贫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当好敢于担当的模范。廖俊波同志敢担当、敢负责、敢作为,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争当先锋。面对政和县落后状况,他精心打造政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引进创办60多家规模企业。群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