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30全球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docx
研究报告
PAGE
1-
2024-2030全球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述
1.1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行业背景
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行业背景
(1)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电池作为动力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热失控的风险,可能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甚至引发火灾事故。为了确保电池安全,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应运而生。这类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电池的温度、电流、电压等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热失控事件的发生。
(2)据统计,截至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超过1000万辆,其中锂电池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锂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点,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首选动力电池。然而,锂电池的热失控问题也日益突出,据统计,2019年至2021年间,全球范围内因电池热失控引发的火灾事故已超过200起。因此,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在保障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3)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行业的发展,不仅受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推动,还受益于储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的需求。例如,在储能领域,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有助于提高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储能系统的故障率。在航空航天领域,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可以应用于飞机、卫星等设备的电池系统中,确保飞行安全。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大。
1.2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1)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早期,该行业主要针对传统的铅酸电池进行热失控监测,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渐扩展到锂离子电池等其他类型电池。2000年前后,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开始受到关注。这一阶段,主要依靠温度传感器和简单的热失控报警系统来监测电池状态。例如,特斯拉在2013年发生的一起电池起火事件中,正是由于电池热失控监测系统的失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2)进入21世纪10年代,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张,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0年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不到10万辆增长至超过1000万辆,锂离子电池市场占有率也从不足30%提升至超过80%。这一过程中,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技术不断升级,从单一的温度监测发展到多参数监测,如电流、电压、气体浓度等。同时,传感器精度和可靠性也得到显著提升。例如,某知名电池制造商在其新一代电池产品中采用了先进的电池热失控监测系统,显著降低了电池热失控风险。
(3)目前,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体系。根据最新的市场调研报告,2021年全球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突破XX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XX%。在技术方面,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正朝着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例如,某创新型公司推出的智能电池热失控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实时、全面的电池安全解决方案。此外,随着新能源产业链的不断完善,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原材料成本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
1.3行业政策法规及标准
行业政策法规及标准
(1)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引导。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针对电池安全的政策和法规。例如,欧盟在2019年发布了《电池法规》(BatteryRegulation),旨在规范电池的生产、销售和回收,其中对电池安全性能提出了明确要求。该法规要求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电池必须配备有效的热失控监测系统,以确保电池在正常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
(2)在中国,政府对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行业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国政府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要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研发,包括电池热失控监测技术。此外,中国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也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和标准,如《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监测系统技术要求》等,对电池热失控监测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规定。这些政策和标准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3)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在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ISO/TC22/SC37工作组负责制定电池安全相关的国际标准,其中包括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相关标准。例如,ISO26262-40《道路车辆——功能安全——电池管理系统——热失控监测系统》标准,为电池热失控监测系统的设计、开发和验证提供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