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小企业融资难文献综述.doc

发布:2017-05-13约1.8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文献综述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并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而向前推进。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中小企业也处在迅猛发展之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各国经验表明,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小企业经营出现较大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异常突出。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对此,国内外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将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字:中小企业 融资 信息不对称 信用 风险 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尽管如此,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是公认的的世界性难题,自1931年英国的麦克米伦爵士提交《麦克米伦缺口》至今,各国政府、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各类相关的社会服务机构持续致力于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但仍没有从根本上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理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的数量与结构直接制约企业的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在发达国家,有关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以下列举三种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 “麦克米伦缺口”理论 英国议员Macmi1lan(1931年)在向英国国会提交的关于中小企业问题的调查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报告中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资金的缺口,也就是说资金的供给方并不愿意提供给中小企业足够的资金。Macmi1lan的研究认为中小企业长期资本的供给存在短缺,但是又未达到在公开市场上融资的规模,由此中小企业很难在公开市场上获得资金。“麦克米伦缺口”是关于融资缺口最早的论述。后来Bolton 报告(1971年)、Wilson 报告(1979年)等研究也证实了许多国家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缺口,同时,中小企业也更易遭受来自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债务缺口”的困扰。 英国学者Ray(1983年)将金融缺口分产生的原因分为资金的可得性和融资成本两个方面。张捷(2003年)补充了产生金融缺口的第三个原因,即融资时限。 不对称信息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Ross(1977年)提出公司资本结构的信号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假定经理人对企业的未来收益和风险较之投资者有更多地了解,投资者知晓经理人的激励制度。由此,投资者只能借助于经理人所传达的信息来间接地对企业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管理者则可以通过改变其企业资本结构来传达企业的收益与风险,进而影响到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评价。而后Myers和Majluf(1984年)在Ross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不对称信息对企业投资活动以及资本方式的影响,提出了资本结构排序假说。 Banerjeel(1994)提出了长期互动假说,他认为中小金融机构一般具有地区性,由于其可以同地方中小企业长期合作,进而相互了解,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相比之下,大型金融机构则缺乏对中小企业的了解,为规避信贷风险更愿意向大型企业提供贷款。长期互动假说认为,中小金融机构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S-W模型 Stieglitz和Weiss(1981年)通过引入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因素,建立了S-W模型。S-W模型假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借款人在交易中占有信息优势,此时银行如果增加利息,可能面临逆向选择的问题,进而导致市场失败。对企业实行信贷配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由于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存在更多的信息不对称,所以,银行更可能通过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来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融资环境差,金融机构少,企业主风险意识差,企业倒闭风险较大;融资渠道不畅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中小企业与银行缺乏互信,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现象严重;缺乏有效地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等。中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所有制歧视来自双差分估计的 [24]王玉芬.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及其对企业的影响[J].人民论坛.2013 [25]罗攀芬.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