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上海世博会-规划篇.doc

发布:2017-12-12约2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海世博会:规划篇 一、历届世博会举办背景 世博会举办国分布图 曾经举办过世博会的国家有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比利时、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韩国、葡萄牙等。其中举办次数最多的国家为美国,共计14次,也是受益最多的国家。举办次数最多的城市是法国巴黎,共计7次。亚洲之最:日本自1970年在大阪举办世博会之后成为亚洲第一个举办国,共计举办了5次世博会。 目前上海世博会为第42界,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按时间表,下届世博会将与2012年在韩国丽水举行。 二、案例研究 1 / 1970年,日本大阪 主题: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规模选址:丘陵地区,用地330公顷(3.3平方公里) 总体布局:“干—枝—花蕾”结构 交通:高速公路与场址外环接驳,告诉铁路在场址中央舌战,沿环路多方向设置入口和停车场。 开放空间及标志区域:主题馆、庆典广场和观光塔等形象区域,“太阳之塔”是标志建筑 后续利用:建成世博公园、自然文化园区、体育设施 综合评价:增加了城市知名度,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 2 / 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 主题:发现的时代 规模选址:河边岛上,用地215公顷(2.15平方公里) 总体布局:沿发现者大道布置 交通:配置告诉铁路车展和大片停车场。主要交通方式是单向环行巴士,辅助方式有单轨电车和空中缆车。 开放空间及标志区域:两座观光塔以及一些标志性景观桥梁 后续利用:75%的建筑得到了保留,改建成科技园区 综合评价:增加了就业岗位,缩小了西班牙南北之间的发展差距 3 / 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 主题:海洋——未来的财富 规模选址:Tagus 河畔,用地70公顷(0.7平方公里) 总体布局:方格网布局方式 交通:场内主要交通方式为巴士,辅助方式为电瓶车和空中缆车 开放空间及标志区域:主题展馆,露天展览场所,大型国际联合展馆 后续利用:核心区域完整保留,重建里斯本的公共活动中心 综合评价:提升葡萄牙的国际形象 4 / 2000年,德国汉诺威 主题: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规模选址:城市边缘,占地160公顷(1.6平方公里) 总体布局:围合成城市广场 交通:采用轻轨、转运总站和直升机场等多样交通方式 开放空间及标志区域:指状空间及德国馆 后续利用:后续利用效果不理想,只有少数激动场馆租出 综合评价:引导世博会进入新世纪 5 / 结论 主题:主题选择体现出人类社会当代价值观的演变 选址:选址多在城市边缘特质地区,地区复兴往往是举办世博会具体目标之一 总体布局: 1) 简洁的结构对应复杂多样的功能布局 2) 规划布局与交通组织互动 3) 前卫的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 交通: 1) 园区与城市的联系方式主要通过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解决 2) 引导外围交通与园区各入口的合理交接,分散人流 3) 园区交通方式主要有世博巴士、单轨电车、高架自动步道、空中缆车。 开放空间及标志区域: 1) 开敞空间与景观规划系统依据园区结构进行组织,注意“整体”与“个性”处理 2) 开敞空间规划与景观设计结构,明确主题,形成序列 3) 露天展场、表演舞台、主题广场等公共空间受到欢迎 后续利用: 1) 提前对世博会后园区功能转换进行规划,重点在道路结构,绿化环境、基础设施以及个别场馆的保留和再利用。 2) 城市发展需求是确定园区未来功能的依据。 综合评价: 1) 理性规划,明晰的布局,简洁的交通组织 2) 需要带有明确的规划目标进行先期规划,确定园区后续利用 三、2010 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 区位图 场址区位 上海世博会场地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围栏区域(收取门票)范围约为3.28平方公里。 就城市地理区位而言,世博会的位置距离市中心约5公里,地处上海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和上海新的城市发展轴线上。 规划结构图 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总平面 基本目标: 1、利用世博会的全球性影响,向世界展示现代化的城市及国家,从而提升国际形象和声誉。 2、通过世博会,促进举办城市及区域乃至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环境治理。 3、通过世博会,加快城市功能的置换、推动老城区的更新和改造,促进城市开发和城市结构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4、除博览会用地外,整个举办地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活也是展示的对象和内容。 后续利用 1、充分考虑后续利用,整体规划、统一开发。在规划的同时对世博会后的环境形态和功能定为加以明确,展现世博会后的环境面貌,形成对未来的改造及利用的指导性规划方案。 2、分利用世博会的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展览场馆和整体环境的创造、管理和运营,发挥综合效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