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如何合规开展学术会议活动 .docx
医疗反腐行动下,医药企业如何合规开展学术会议活动?
学术会议活动是医药企业必不可少的推广会议活动,而讲课费是其中最受关注的费用项目。结合中伦长期服务医药合规领域的经验,文章对当下医疗反腐行动背景下的学术会议活动和讲课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为医药企业提供合规建议。
作者丨邱靖张家平
学术会议是医疗行业不可或缺的交流会议活动。在学术会议上,先进的医疗观念和前沿的科学信息得以传播,疑难病例分享和多学科交流得以完成。有效的学术会议不仅可以满足医疗卫生专业人士(HealthcareProfessionals,HCP)精进业务能力的需求,也能够将优秀的医疗实践传递至基层,有利于广大患者福祉。
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学术会议活动除了作为积极参与社会会议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以外,也为企业提供了展示自身产品和服务形象,以及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互动的机会。因此,在学术会议活动中,医药企业可能涉及与讲者、参会者之间的利益往来,例如支付讲课费,承担住宿、交通、餐饮、注册费等费用。诚然,这些互动会议活动和讲课费本身并不直接违反法律规定,但是由于个别企业或个人将贿赂套上学术会议活动合规的外衣,借学术之名行贿赂之实,导致学术会议活动及随之产生的讲课费等费用被滥用、误用。
因此,近年来国家在针对医药行业反腐败、反贿赂的法规政策、执法行动中多次点名学术会议活动中的不当利益输送行为。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去年以来的医药反腐风暴中学术会议活动和讲课费的相关动态进行简要梳理,并对学术会议活动和讲课费的实践合规要点进行总结,同时也将对未来的监管趋势进行展望。
一、“史上最强”医药反腐风暴下的学术会议活动
2023年7月,国家卫健委、公安部、审计署、药监局等10部门召开联合视频会议,将这场医药领域的大规模反腐风暴带入了公众视野。随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动员,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伴随着主流媒体的频繁报道,本次医药反腐风暴迅速登上各路头条;又随着报道的深入,学术会议活动、讲课费、医商互动等往日较为专业话题“飞入寻常百姓家”,收到了大众的好奇、关注、质疑……
在此背景下,医药行业内的学术会议活动首当其冲,“一夜间按下暂停键”。2023年7月至8月,频繁传出学术会议推迟或取消的消息,其中不乏知名国家级学协会的学术会议。而即便后来学术会议恢复举办,主办方也或主动、或被动地,采取了与过往相比更严格的管理。
2023年8月,国家卫健委在《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有关问答》中,针对“部分学术会议以近期反腐形势为由宣布暂停或延期举办,是否为集中整治的工作要求?”这一问题作出答复,指出“医药行业的学术会议是学术交流、经验分享、促进医药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开展的学术会议和正常医学会议活动是要大力支持、积极鼓励的。需要整治的是那些无中生有、编造虚假学术会议的名头,进行违法违规利益输送,或者违规将学术会议赞助费私分的不法行为”。在9月上旬举办的中国医院院长论坛上,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郭燕红在关于医疗反腐的主题分享中提到:校正工作方向,对一些地方停办延办学术会议、广泛清退一线医务人员讲课费等问题及时予以纠偏。
国家卫健委的表态为学术会议的正常举办注入了强心剂,其后至2023年底期间,学术会议逐渐恢复正常举办。与此同时,媒体虽仍会不时报道医药领域人员被查的新闻,但对于“反腐行动”中合规话题的关注明显下降。而此时,自7月起的“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方才过去半年,远未到结束之时。从时间上看,彼时至多可以看作是“中场休息”。而正如体育比赛的中场休息时场上风平浪静一样,此时处于聚光灯外的更衣室仍然暗流涌动,只是可能不为大多数观众所知。
2023年末至2024年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医务人员学术讲课取酬的工作提示的通知》(据传文号为国卫办医急函[2023]469号,“六个应当,六个严禁”)开始在坊间流传。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严禁医务人员直接接受医药行业相关企业给予的讲课费一项禁止性规定,而这与现行医药企业的实践操作、特别是与主流的行业行为准则存在差异,一旦正式落地,可能会对医药企业聘请医务人员提供讲课服务的模式产生重大冲击。但截至本文成文之日,这份文件传播已过数月,其官方版本仍然难觅其踪,仅仅出现在个别其他文件的引述,和部分医疗机构的宣讲之中。根据我们的了解,目前有的医疗机构已明确传达了“六个应当,六个严禁”,但也有医疗机构并未执行。
2024年3月8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医药生产经营企业防范商业贿赂行政指引》,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并未完全禁止企业向医务人员支付讲课费的行为,而是规定:“根据治理医疗行业商业贿赂的有关规定,法律禁止的商业贿赂包括但不限于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