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推进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建设,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保驾护航.docx
目 录
TOC\o1-2\h\z\u推进普惠保险体系建设,助力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 5
普惠保险发展的具体实践与初步成效 6
农业保险:发挥防灾减损作用,助力三农建设 6
惠民保:低门槛+低保费+高保障,提供更普惠的社会健康保障 8
养老保险:积极参与养老三支柱建设,提供更优质养老产品及服务 11
图目录
图1 农业保险的不同分类 6
图2 中国农业保险原保费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6
图3 2023年农险保险提供风险保额接近5万亿元 6
图4 2007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深度与密度持续提升 7
图5 中国人保农业保险风险减量服务实践 8
图6 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示意图 8
图7 2018年以来惠民保上线产品数量持续增长(个) 10
图8 2020-2022年惠民保保费收入规模持续提升 10
图9 各省份惠民保产品数量及平均参保率 10
图10 2021年“穗岁康”参保人年龄结构 10
图11 惠民保产品保险责任范围分布 11
图12 四大直辖市惠民保产品不同住院费用段减负率估算 11
图13 个人养老金产品类型、数量(款)及占比情况(截至2024年6月24日)
12
图14 2024年一季度末企业年金基金法人受托管理情况 13
图15 中国平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示意 14
表目录
表1 “惠民保”与基本医保、大病医保、百万医疗产品对比 9
表2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业务方案 11
表3 纳入个人养老金账户范围的保险产品以两全险和养老年金为主 12
表4 个人养老金制度与商业养老金试点对比 13
表5 部分险企养老社区情况 14
推进普惠保险体系建设,助力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
保险作为一种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经济补偿制度,具有互助共济、扶危济困的特点,与普惠金融的内在属性具有高度一致性。近年来国务院及各级监管部门持续出台政策,引导保险行业加大惠普保险业务发展,为保险行业的未来建设方向指明了道路。
1、国务院明确普惠保险体系的重点方向
2023年10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围绕建设完善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提出了多项具体举措,具体包括:
建设农业保险高质量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鼓励地方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探索发展新型险种。强化科技赋能,优化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服务,发挥
农业保险在防灾减灾、灾后理赔中的作用,切实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
发挥普惠型人身保险保障民生作用。积极发展面向老年人、农民、新市民、低收入人口、残疾人等群体的普惠型人身保险业务,扩大覆盖面。完善商业保险机构承办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鼓励发展面向县域居民的健康险业务,扩大县域地区覆盖范围,拓展保障内容。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因地制宜发展面向农户的意外险、定期寿险业务,提高农户抵御风险能力。
支持保险服务多样化养老需求。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各类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有效对接企业(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参加人和其他金融产品消费者的长期领取需求。探索开发各类投保简单、交费灵活、收益稳健、收益形式多样的商业养老年金保
险产品。在风险有效隔离的基础上,支持保险公司以适当方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实现长期护理、风险保障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服务有效衔接。
2、金监总局提出未来五年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基本建成的发展目标
2024年6月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导保险公司推进各类普惠保险业务发展,并提出了未来五年高质量的普惠保险发展体系基本建成的发展目标。
《意见》提出了普惠保险业务发展的四大原则。1)坚持广泛覆盖,提升保险服务的可及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深入基层,贴近市场,不断拓宽保险服务区域、领域和群体,稳步提升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推进保险产品标准化、通俗化、简单化,提升服务便利性,确保人民群众“买得到”保险。2)坚持惠民利民,提升保险服务的可负担性。坚持改革创新,改进风险管理和产品定价模型,提升保险业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保险服务,加大政策、资源倾斜力度,强化科技赋能,降低运营管理成本,确保人民群众“买得起”保险。3)坚持公平诚信,提升保险产品的保障属性。坚持政策引领、市场化运作,完善基础设施和制度规则,因地制宜发展面向特定群体的定制型保险业务。提升社会公众保险意识,培育契约精神和诚信文化。切实改进理赔服务质量和效率,推进依法合规“赔得满意”。4)坚持稳健运行,提升保险经营的可持续性。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