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况调查的优缺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况调查的优缺点
篇一:现况调查
学时:4
目标和要求:掌握现况调查中抽样调查方法及资料基本分析方法,筛检定义及筛检实验评价
方法,一般了解普查和生态学研究的概念。
教学手段:多媒体、例证、提问等。
现况调查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时间、地点或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病因或流行因素的线索。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又称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其他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进行公共卫生决策的立足点之一,在流行病学方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章着重介绍现况调查的概念及目的;现况调查的方法及种类;现况调查的设计步骤;现况调查的资料来源和收集,资料整理分析与结果解释;现况调查中可能出现的偏倚及其防止等内容。
第一节 现况调查概述
一、概念
现况调查是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从时间上说,现况调查是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即在某一时点或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个时间点犹如一个断面,故又称之为横断面研究。它所收集的资料既不是过去的记录,也不是常规报告资料或随访的调查资料,而是调查当时所得到的疾病、健康和其他有关资料。
现况调查是通过完成某特定时间该人群健康经历的一个“快照”,提供某病频率和特征的信息。现况调查强调在一定时间内,这个时间应尽可能短一些,如果调查的时间拖延过长,则有可能所研究的疾病或因素发生变化,使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较为困难。
需要指出的是,现况调查并不等于只对现象作静态分析,它也可以对多个断面的现况调查作动态分析。例如我国先后5次进行的人口普查,尽管就某一次普查而言只能了解调查当时的人口基本状况、年龄构成、性别比例、人口素质状况分布等,但如果对5次人口普查的资料作动态分析,那么我们就可以了解上述指标在5次人口普查期间的变化动态和趋势,能够发现人口变化的规律,并有可能对将来的人口变化趋势作出预测。
二、特点
1. 现况调查既可以弥补常规报告资料的不足,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调查结果、花费不大,是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2. 现况调查在时序上属于横向研究,是指在一个时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而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在时序上都属于纵向研究,只不过前者是由现在追溯到以前(从后向前),而后者是由现在随访到将来(由前向后)。
3. 由于所调查的疾病或健康状况与某些特征或因素是同时存在的,即在调查时因与果并存,无法判断谁先谁后,故在现况调查中常进行相关性分析,只能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而不能得出有关病因因果关系的结论。
4. 现况调查一般不用于病程比较短的疾病。因为现况调查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完成的,如果所调查疾病的病程过短,在调查时有许多人可能已经痊愈,而另一些人可能在调查后才发病,故不利于反映该疾病的全貌。
5. 现况调查中的相关因素选择有一定的限制,一般所涉及的暴露因素最好是持续不变(或很长时间内不变)的,比如血型、性别、职业等等,这些变量的目前的信息与其他以往的信息同样有效。而如果分析的变量是可以改变的,比如体温、脉搏等等,那么其目前信息的利用价值不是很大。另外,现况调查还适用于暴露因素后期累积作用的观察。
三、现况调查的目的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 通过现况调查可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发现高危人群,分析疾病或健康状况的频率与哪些环境因素、人群特征等因素有关。例如通过我国1979~1980年进行的高血压全国抽样调查,可以了解高血压的总患病率,以及高血压在各省、地区、城市、乡村、年龄、性别中的分布。
2.发现病因线索 描述某些因素或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联系以确定病因假设,供分析流行病学研究。例如在对冠心病的现况调查中发现冠心病患者中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因素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冠心病人群,从而提出冠心病的某些病因假设。
3.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 早期发现病人,利用普查或筛检等手段,可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例如1972~1974年我国江苏省进行的三次麻风病全民普查,发现了大量早期麻风病人,并及时进行了早期治疗,对控制麻风病的流行、降低麻风畸残发生率有很大的促进。
4.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考核防治措施的效果,如定期在某一人群中进行横
断面研究,收集有关暴露与疾病的资料,通过这种类似前瞻性研究的研究结果,可评价某些疾病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