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河北省内水质分析.doc

发布:2020-03-24约1.56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村供水指为广大乡镇、村庄和分散农户供水,以满足居民生活和企事业单位的日常用水。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干净的生活饮用水,其评价指标包括水量、水质、方便程度和保证率等四项指标。其中水质问题是威胁农村饮水安全的首要问题。造成水质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目前我国农村直接饮用的坑塘水、檐前水、沟道水、河道水等都存在着水质问题,水源污染比较严重,部分地下水有害矿物质成份过高,如氟、砷、铁、锰或含盐量超标;二是已有的集中供水工程有一部分缺少处理设备和设施,尤其是缺乏针对氟、砷、锰等特征有害污染物的处理能力。 河北省80%以上地区的生活饮用水主要取自地下水,地下水水质受地区地质因素影响,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工业和农业污染的影响。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河北省多地地下水存在水质问题,如沧州、承德、唐山等地下水含氟量偏高,廊坊地下水中铁锰矿物质含量较高,衡水部分地区地下水碘含量较高,石家庄水质硬度偏高。此外,根据地下水监测资料分析,河北省部分地区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和硝酸盐含量有增加趋势。 在上述地下水特征污染中,氟超标问题尤为严重。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在我国华北平原饮用水除氟与人民健康密切相关,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中适宜的氟含量为0.5~1.0mg/L,当饮用水缺氟时,易患龋齿病。但若长期饮用氟浓度大于l.0?mg/L的水,易引起氟斑牙病,长期饮用氟浓度为3~6mg/L的水,则会引起氟骨病。地方性氟病是由于长期饮食当地高氟水或食物而引起的。就河北省各地区的饮用水目前情况来看,农村地区的集中式供水与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低,且普遍存在氟超标现象,有些甚至长期超标数倍以上。  中新网石家庄6月5日电 4日发布的《河北2011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该省河流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衡水湖、白洋淀等湖淀呈轻度富营养,而承德等地地下水氨氮、总硬度和总大肠菌群超标。   在这份由河北省环保厅主持编写,该省水利、农林、气象等部门共同参与编写的公报中,分河流、湖库淀及地下水等项目,公布了该省的水质监测数据。   该公报显示,2011年该省河流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七大水系中,滦河水系和永定河水系为轻度污染,大清河水系和漳卫南运河水系为中度污染,北三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和黑龙港运东水系为重度污染。   在监测的14座水库、湖淀中,不计总氮,11座水库水质达到了Ⅱ类水质标准,邱庄水库、安格庄水库和龙门水库水质为Ⅲ类(总磷超Ⅱ类水质标准)。而白洋淀和衡水湖的情况则不容乐观。其中衡水湖水质为Ⅲ类,白洋淀水质在Ⅳ类-劣Ⅴ类之间,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   此外,这片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正面临水污染的重创。数据显示,2011年石家庄、邯郸、沧州和承德地下水质较差。其中石家庄总硬度超标,超标率为75.8%;邯郸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超标,超标率分别为68.4%和31.6%;沧州氟化物超标,超标率为100%;承德氨氮、总硬度和总大肠菌群超标,超标率分别为22.0%、75.6%和29.3%。而保定市、邢台、唐山、廊坊、秦皇岛、衡水和张家口等7个城市地下水水质优良。   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杨智明认为,承德等地地下水位较浅,有机物渗透是造成当地水污染的原因之一。他透露,监测发现,来自河南、山东等相邻省份的入境水近年污染物升高,影响河北部分河流水质情况,目前该省正与有关省份分析原因,并商讨解决方案。   河北省人均水资源307立方米,为全国均值的1/7,属严重资源性缺水省份。地质勘探部门的资料表明,河北东部平原深层地下水位目前普遍比几十年前下降40-60米,华北地区或成为世界最大的漏斗区。水资源浪费与污染并重已致该省水短缺现状雪上加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