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生产及牛羊疾病防治技术-牛羊消化特点及饲料调制.docx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牛羊生产及牛羊疾病防治技术-牛羊消化特点及饲料调制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牛羊生产及牛羊疾病防治技术-牛羊消化特点及饲料调制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牛羊生产及疾病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介绍了牛羊的消化特点,分析了饲料调制的原则和方法,探讨了牛羊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通过对牛羊消化生理、饲料营养成分、疾病诊断及防治技术的综合分析,为我国牛羊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包括牛羊消化特点、饲料营养成分、饲料调制技术、牛羊疾病诊断技术、牛羊疾病防治技术以及牛羊生产管理。本文旨在提高我国牛羊产业的生产效益,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牛羊作为我国重要的畜产品之一,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然而,牛羊生产过程中,由于消化特点、饲料营养成分、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原因,牛羊生产效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提高我国牛羊产业的生产效益,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有必要对牛羊生产及疾病防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牛羊消化特点、饲料营养成分、饲料调制技术、牛羊疾病诊断技术、牛羊疾病防治技术以及牛羊生产管理的探讨,为我国牛羊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牛羊消化特点
1.牛羊消化系统的组成
牛羊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组成,是一个复杂而高效的消化吸收系统。其中,口腔是消化过程的起始点,牛羊的口腔结构独特,具有发达的牙齿和舌头。牛羊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门齿用于切断食物,臼齿则用于磨碎食物,这使得牛羊能够有效地摄取和咀嚼草料。据研究,牛羊的舌头表面覆盖着大量的味蕾,可以感知食物的口感和味道,这对于选择合适的食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胃是牛羊消化系统中的关键器官,分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四个部分。其中,瘤胃是最大的部分,占整个胃容量的80%以上。瘤胃内的微生物可以将草料中的纤维素分解为可被牛羊吸收的营养物质。瘤胃内含有大量的细菌、原生动物和真菌,这些微生物在瘤胃内进行发酵和分解,使得牛羊能够从低营养价值的草料中获得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据估计,瘤胃内的微生物数量可以达到每克瘤胃内容物10^11个。例如,一头成年牛的瘤胃容积约为100-150升。
小肠是牛羊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小肠内壁有大量的绒毛和微绒毛,增加了消化吸收的面积。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可以将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便于吸收。研究表明,牛羊小肠的表面积可以达到每平方厘米200-300平方米,这使得小肠具有极高的消化吸收能力。例如,一头成年牛每天需要摄入约30-40公斤的饲料,其中大部分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
2.牛羊消化生理特点
(1)牛羊的消化生理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瘤胃发酵过程上。瘤胃是牛羊消化系统中的最大部分,占整个胃容积的80%以上。瘤胃内的微生物可以将草料中的纤维素分解为可被牛羊吸收的营养物质。这一过程称为瘤胃发酵,主要包括纤维素分解、蛋白质发酵和挥发性脂肪酸合成等环节。据研究,瘤胃内的微生物数量可以达到每克瘤胃内容物10^11个。例如,一头成年牛每天需要摄入约30-40公斤的饲料,其中大部分在瘤胃内进行发酵。
(2)牛羊的瘤胃发酵过程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瘤胃发酵速度较快,一般仅需8-12小时即可完成。其次,瘤胃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VFA),如丙酸、丁酸和乙酸等,这些VFA是牛羊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据测定,牛羊瘤胃发酵产生的VFA占总能量的60%以上。此外,瘤胃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对牛羊健康有一定影响。因此,合理调控瘤胃发酵过程,提高牛羊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3)牛羊的消化生理特点还表现在其消化吸收能力上。与单胃动物相比,牛羊的消化吸收面积更大,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研究表明,牛羊小肠的表面积可以达到每平方厘米200-300平方米,这使得小肠具有极高的消化吸收能力。此外,牛羊的消化酶种类较多,能够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物质。然而,由于牛羊以草料为主食,其消化吸收能力在蛋白质和脂肪方面相对较低。例如,一头成年牛每天需要摄入约10-15克蛋白质,其中大部分来自瘤胃发酵产生的氨基酸。
3.牛羊消化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
(1)牛羊消化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首先体现在饲料的物理形态上。在口腔中,牛羊通过咀嚼和舌头搅拌,将饲料破碎成较小的颗粒,增加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随后,饲料进入瘤胃,在瘤胃内,微生物的作用下,饲料中的纤维素和其他难以消化的植物成分开始被分解。这一过程称为瘤胃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