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LEC法危险源辨识方法及标准.doc

发布:2018-10-25约6.74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标准 1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1.1 所属区域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1.2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参观者)的活动。 1.3 工作场所的所有设施,无论是本公司提供的还是他人提供的。 2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如下方面: 2.1 三种时态 2.1.1 过去:过去的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 人身伤害事故,并延续到现在的。 2.1.2 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状态。 2.1.3 将来:可以预见的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设备等新产生或在 维护、改进、报废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 2.2三种状态 2.2.1正常状态:指正常、持续的生产运行 2.2.2异常状态:指生产的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 2.2.3紧急状态:指发生爆炸、火灾、洪水、毒物泄漏等重大突发性事 件。 2.3六种危险和有害因素类型 2.3.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6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 2.4作业活动的划分 2.4.1生产(工艺)流程的阶段划分; 2.4.2地理区域划分; 2.4.3按设备或装置划分; 2.4.4按作业任务划分; 2.4.5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3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询问交流:与某项工作具有经验的人交谈工作中的危险源。 现场观察: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生产厂家、文献资料获取有关危险源的信息,加以分析研究。 4各单位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时应有员工代表的参与。 5风险评价 5.1评价原则 风险评价首先用“定性法”进行评价,对不能用“定性法”评价的,用“半定量法(DLEC法)”进行评价。 5.2风险评价方法 5.2.1定性法 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按A级管理); 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按A级管理); 直接观察到的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按A级管理); 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按A级管理); 对属《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所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按A级管理); 满足上列任意一项时,可直接判断为不可容许风险。 对国家级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的危险源其临界量或危险性接近判定标准的(按B级管理)。 5.2.2 DLEC法 5.2.2.1计算公式是: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D—危险性分值 。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分数值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3 重大,致残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D:危险性分值 D值 风险程度 危险等级 是否不可容许风险 >320 不可容许 5(A) 是 160~320 重大风险 4(B) 否 70~160 重大风险 3(C) 否 20~70 一般风险 2(D) 否 <20 稍有风险 1(E) 否 5.2.2.2 根据事故的定义,把财产损失列入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当只发生设备损坏和财产损失时,E统一取固定值1。 C的取值如下表 分数值 财产损失金额 100 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 40 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15 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 7 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3 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 1 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 D—危险性分值 D值 危险程度 危险等级 是否不可容许风险 >54 不可容许 5(A) 是 26~54 重大风险 4(B) 否 11~26 重大风险 3(C) 否 3~11 一般风险 2(D) 否 <3 稍有风险 1(E) 否 5.2.2.3 DLEC法打分大于三级的为重大风险。 5.2.2.4用定性法判别(不含对国家级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的危险源其临界量或危险性接近判定标准的)和LEC法打分为五级的为不可容许风险。 5.2.2.5 风险评价级别定性或定量判别的依据 a法规和其他要求; b企业的方针、目标; c事故、事件、不符合项和预防措施记录; d检查/审核结果; e相关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