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docx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信息系统运行故障、安全事件等对公司业务造成的影响,提高应对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业务的连续性,特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信息系统的部门、岗位及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等活动。
(三)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
强化信息系统的日常监控和风险评估,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快速反应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3.分级负责
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明确各级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级响应和处置。
4.科学处置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确保处置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中心
成立信息系统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由公司分管领导担任总指挥,成员包括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人、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等。指挥中心负责全面领导和指挥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各方资源,做出重大决策。
(二)信息技术部门
1.负责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完善,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2.实时监控信息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报告突发事件。
3.迅速组织技术力量对突发事件进行技术分析和处置,采取措施恢复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4.收集、整理和分析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为后续的总结评估提供依据。
(三)相关业务部门
1.负责本部门信息系统相关业务的应急处置工作,配合信息技术部门实施应急措施。
2.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本部门信息系统受突发事件影响的情况,提供相关业务数据和信息。
3.根据应急处置需要,调整业务流程和工作安排,确保业务的连续性。
(四)其他部门
按照指挥中心的统一部署,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提供应急支持和保障,如物资供应、人员调配等。
三、应急预案体系
(一)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公司信息系统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规定了信息系统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响应程序、后期处置等内容,是应对各类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总体指导文件。
(二)专项应急预案
针对信息系统可能出现的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如网络中断、系统故障、数据泄露等,制定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应详细描述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流程、技术措施、责任分工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现场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措施,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发生时现场人员的应急行动指南、应急设备的操作方法、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等,确保现场人员能够迅速、正确地应对突发事件。
四、应急响应流程
(一)事件报告
1.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人员在发现信息系统异常或突发事件后,应立即向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人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现象、影响范围等。
2.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初步判断事件的严重程度,并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对于可能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X]分钟内报告指挥中心。
(二)应急启动
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通知各应急处置小组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各应急处置小组应在接到通知后[X]分钟内到达指定地点。
(三)事件评估
1.信息技术部门应迅速对突发事件进行技术评估,判断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确定应急处置策略。
2.相关业务部门应结合本部门业务情况,评估事件对业务的影响程度,及时向指挥中心提供业务方面的信息和建议。
(四)应急处置
1.信息技术部门按照应急预案和技术评估结果,组织技术人员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置,如修复系统故障、恢复网络连接、数据备份与恢复等。
2.相关业务部门根据业务影响情况,调整业务流程,采取应急业务处理措施,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如启用备用业务系统、调整工作安排、协调外部合作伙伴等。
3.其他部门按照指挥中心的要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如提供应急物资、协助疏散人员等。
(五)应急恢复
1.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信息技术部门应组织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确保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2.对受影响的数据进行核实和恢复,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相关业务部门对业务恢复情况进行评估,逐步恢复正常业务运作。
(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