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会展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权威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欧洲会展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 要:会展经济是一种朝阳产业。概述中国会展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欧洲会展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并分析欧洲经验对中国会展经济的启示。
关键词:欧洲会展业;会展经济;发展
F74 文献标志码:A 1673-291X(2013)36-0262-03
所谓会展经济,就是指以会展业为支撑点,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博览会和会议,传递信息,提供服务,创造商机,并带动被展出的行业和会展自身相关行业发展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模式。会展经济是城市服务业发展日趋成熟后出现的一个跨产业、跨区域的综合经济形态,它的出现可以作为该城市服务业成熟化和完善化的标志。
会展经济是具有强大关联带动效应的综合性产业,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它与旅游、房地产经济二起被称为新世纪的三大“绿色经济”和“朝阳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会展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欧洲,会展业更是如此。到19世纪末,集市一直是作为展览的主要形式。清政府曾在清末时期举办过几次具有现代特征的贸易展览会和博览会,如北京劝工陈列所(1905)、武汉劝业奖进会(1909)、南洋劝业会(1910)。这些展览会的目的主要是鼓励生产。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举办过迁川出品展览会、四川省物产竞赛展览会和工矿产品展览会;在解放区举办过193个展览会,大多数属于军工农三类产业的范畴。由于受战争影响,这些展览会在规模和方式上都远不如同时代的欧洲展览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国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会展业开展较少。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会展业的发展,一些初具规模的展览会在全国各地涌现。到了20世纪末,会展产业更是以每年20%的速度发展。在新的时期,会展经济已经成为了新的经济亮点。所以在中国发展会展经济,已经成为了调节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会展经济存在的问题
1.市场化程度低。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会展业市场体系尚未形成。由于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虽然全国的会展场馆数量在增加,但仍无法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使会展业的发展陷入了“规模不经济”的怪圈。此外,在空间布局上,中国的会展业表现出“天女散花”的特点。各省市都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但是能仔细研究、切实按照自己的特点来做好自身的定位、脚踏实地地落实好资源条件及市场环境的开发等工作的城市并不多。
2.行业内尚未形成产业链,发展缺乏后劲。会展经济发展缺乏后劲,目前,中国的会展业尚处于一种粗放型的扩张,缺乏注重内在质量和集约型的发展方式。由于缺乏会展中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机制,因此会展的效率和质量低下。一些展览在开幕时轰轰烈烈,人山人海,是在几天之内,展览会上便出现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尴尬局面。有些展览只好因此而草草收场。
3.行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国际会展强国的会展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要实现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培育会展的品牌,密切结合展览地区的经济特点和产业结构的优势是确保会展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英国励展博览集团的机床、德国杜塞尔多夫的鞋展、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的电信技术、法国巴黎展览中心的时装等已经成了国际知名的品牌,为当地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问。但是,中国目前出现的重复办展、缺乏合理布局的现象必须得到有效的遏制。更为令人费解的是,有的地方并不生产摩托车,可是却有声有色地举办摩托车展览会。这种现象不仅难以被外国友人理解,就连我们自己也无法明白。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各级政府应该认真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地域优势,从而使当地的会展经济具有更加强烈的特色才是当务之急。
4.服务体系尚未健全。由于中国的会展业中行业管理体制不健全,从而导致了多头办展、重复办展、低层次办展的现象屡禁不止。由于缺乏行业协会的指导,因此在展览、国际会议和展事活动缺乏横向的联系,因而导致了会展市场的混乱,影响中国会展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5.元素种类单调。长期以来,中国的展会设计由建筑师、装潢师和有关专业人员完成。然而如果把中国的展会与会展强国的展会相比,我们缺乏诸如“科技、环保和文化等方面的元素”。从国际一些世界著名展城(汉诺威、巴黎、纽约等)的经验来看,他们“为了方便参观者,预先制作参观者展位定位模拟图,通过模拟图,可以明显地观察到每个人的行径和最密集的区域,然后在最密集的区域布置最重要的展示项目,从而达到最佳展位的设计和安排的目的”。此外,在筹办展会的过程中所挑选的材料真可谓煞费苦心,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