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基本知识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供电质量 · 电压波动 ⑶电压波动:电压偏离额定值的程度(瞬间) △U=U最大-U最小 GB/T: 220KV以上,1.6% 35—110KV,2% 10KV及以下,2.5% 起因:负荷的快速变化引起,如电焊机、电弧炉等 闪变:灯闪 措施:增大系统容量,换大变压器 增大供电电压 选用专用变压器或专线带 选用专用设备如SVC静止式无功补偿装置 四、供电质量 · 谐波畸变率 GB/T: 110 KV总电压正弦波形畸变率不超1.5; 35 KV总电压正弦波形畸变率不超3.0; 10 KV总电压正弦波形畸变率不超4.0; 0.38 KV总电压正弦波形畸变率不超5.0; 起因:电网中有非线性的负荷,如整流型、电弧型、磁滞型等 措施:常规方法与上面方法一致 主要有滤波和阻波的方法。 ⑷谐波畸变率:反映电力谐波的一个量 Un-----------第n次谐波电压有效值 V; U1------------基波电压有效值 V。 四、供电质量 · 负序电压 GB:NO 不超过2% 起因:三相负荷不平衡 方法:作到三相负荷平衡。 ⑸负序电压:和正序相反方向的一组电压 Ue ---------额定电压有效值,V; U2(1)------基波负序电压有效值,V; UAB(1)、UBC(1)、UCA(1) -----基波三相线电压实际值,V; 五、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220V/380V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10-35KV: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经消弧线圈 接地、经小电阻接地; 110KV以上: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标准: 1、供电可靠性; 2、设备安全性; 3、投资成本; 4、运行灵活。 低压系统接地分为TN、TT、IT三类: 1、第一个字母:电力系统中性点对地关系; T----中性点直接接地 I----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阻抗接地 2、第二个字母: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关系 T----独立于系统而直接接地 N----与系统接地点进行电气连接 五、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低压系统接地 五、电力系统接地 . TN-S系统 特点: 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分开的。 避免由于中性线断开而造成的危害;(只有保护线PE断开且有一台设备相线碰壳时才有危险) 增加一根导线,工程费用增大; 厂矿企业和城市宜采用。 五、电力系统接地 . TN-C系统 特点: 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合一的。 五、电力系统接地 . TN-C-S系统 特点: 系统中有一部分线路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合一的。 前端用TN-C系统,给一般三相负荷供电; 末端用TN-S系统,给少量不平衡负荷或对安全较高的设备供电。 五、电力系统接地 . TT系统 特点: 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接近导体,通过保护接地线接到与系统接地点无关的接地极。 当设备碰壳,形成单相接地,使回路上的过流保护动作,切除故障; 该保护有局限性,在系统内设漏电保护器; 农村低压电网宜采用这种接地方式 五、电力系统接地 . IT系统 特点: 系统与大地不直接连接,电气装置的外露可接近导体,通过保护接地线与接地极连接。 设备漏电—外壳带电—中性点不接地—漏电流很小—可以运行; 适用于对安全的特殊要求或纯排灌的动力系统; 要求各相对地绝缘良好,正常时各相泄漏电流小于30mA; 不得从变压器再引出220V单相电源; 为防止B过电压,B中性点及各回路终端相线应装过压装置。 * * 在工業社會裡,一天的用電量有很大的變化,深夜用電約僅白天的六成。由於近年來國內經濟起飛,用電量急遽增加,為提高機組效率以降低發電成本,發電機組逐漸大型化,而擔任基載的核能及大型火力機組為了運轉效率不能大量減載,故於深夜用電量少時必有剩餘,但白天尖峰時段之發電量又常不足,抽蓄機組恰可利用離峰時剩餘之電能,抽取下池之水貯存於上池,於尖峰時再利用上池放水發電,以補充系統尖峰發電量之不足,也就是把深夜多餘的電能,轉變為水的位能儲存起來,供第二天白天使用。抽蓄發電除可增加尖峰時之發電量,提高大容量火力及核能發電機組之效率及降低系統成本外,並可隨時調整系統之電壓與頻率,必要時更可緊急發電或停止抽水,以補充因大容量機組故障而不足之電力以免限電,確保供電品質,故抽蓄發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