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保健课:高血压病预防.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老年大学中老年健康知识讲座(4)心脏 3 高血压病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血液循环系统 WHO 1999年 120/80以下是理想的血压 139/89以下是正常血压 140/90至160/95是偏高血压, 161/96以上便属于高血压 1) 输出量: 直接影响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多,血压升高,输出量少,血压下降。 输出量的多少决定于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的心搏频率.如每搏输出量不变而心搏频率增加,则动脉血压明显上升,一般对舒张压影响较大,心输出量增加使舒张期缩短﹐舒张压也上升﹐脉搏压减小。如心搏率不变只是每搏输出量加多﹐则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稍有增加﹐因而脉搏压加大﹐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2) 血管外周阻力: 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张压的影响更为明显。 外周阻力减小使舒张压降低﹐脉搏压加大。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流速减慢﹐舒张期末动脉存血加多﹐使舒张压升高﹐脉搏压减小。可见舒张压的高低可以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会使外周血管阻力过高﹐从而导致动脉血压特别是舒张压的显著升高。 3)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有缓冲动脉血压升高的作用﹐可以降低脉搏压﹐在健康成年人正常动脉血压的保持中起一定作用。老年人很多血管弹性纤维和平滑肌逐渐被胶原纤维所取代﹐血管壁的弹性大减﹐缓冲血压升高的作用相应减弱从而导致血压上升。 4)循环血量: 正常生理情况下变动不大,不是动脉血压显著升降的重要因素。但在严重失血时,如失血量超过30%,循环血量不能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充盈状态,体循环平均压将下降到不能推动足够的血量回心。由于回心血量不足,会使心输出量减少,严重时可减少到零毫米汞柱。可见循环血量是决定动脉血压的重要因素。 5)调节机制 在整体情况下﹐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下进行活动的﹐另外还有涉及肾上腺﹑垂体等激素分泌和肾功能状态和体液平衡等因素的影响。 可分 原发性 称高血压病 95% (又分良性、恶性) 继发性 1 肾病 2肾动脉狭窄 3 嗜铬细胞瘤 易患高血压的人群 (1)父母、兄弟、姐妹等有高血压病史者; (2)肥胖者; (3)过分摄取盐分者; (4)过度饮酒者; (5)神经质易焦躁者。 病 因 血压的调节 遗传学说 钠与血压 精神神经学说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胰岛素抵抗 其他:肥胖、吸烟、过量饮酒、低钙等 良性高血压 临床过程及表现: 早期多无症状,偶然发现,表现为全身细动脉和小动脉 痉挛,呈间断性,血压处于波动状态;其后细小动脉持续痉挛,血压持续升高;晚期,可出现心力衰竭、脑出血。 (二)、基本病变: 1、细动脉 管壁增厚、变硬; 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细动脉硬化 2、小动脉 (肌型器官动脉) 1)中膜增厚: 2)内膜 增厚 ?管腔有一定狭窄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并发症: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检 查 原发性高血压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肾功能、血脂、血糖/胰岛素电解质、 心电图、心超、胸片和眼底镜。 动态血压监测 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 治 疗 非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的治疗 降压药物的选择和应用 高血压急症的治疗 非药物治疗 合理膳食 减轻体重 运动 气功及其生物行为方法 其他 高血压饮食治疗原则 饮食治疗要适量控制能量及食盐量,降低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水平,控制体重,防止或纠正肥胖,利尿排钠,调节血容量,保护心、脑、肾血管系统功能。采用低脂肪低胆固醇、低钠、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和能量饮食。 1、能量:因为体重每增加12.5kg,血压就会增加7~10mmHg,所以应该将体重控制在标准体重的范围内,体重减轻应该为每周1.0~1.5kg为宜。 2、蛋白质:应该选用高生物价的优质蛋白,植物蛋白最好是占一半,动物蛋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