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总结-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与思路
综上所述,半年来,我部的科研工作在学术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带领下,通过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团结拼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还有一些工作做得不够理想。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继续寻求解决的办法与思路。
(一)存在的问题:
1、论文撰写须更加重视质量,继续多出精品。中文核心期刊数量还不够多,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目标没有实现,论文总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2、科研课题的申报较多,成功较少,尤其缺少纵向高级别课题。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暴露出部分成员申报积极性不高、前期研究基础薄弱、对学术前沿的把握能力不足、拓展横向项目资源进度迟缓等诸多问题。
3、学科的团队建设有待于加强。
4、科研成果较为分散,课题不多,研究方向还需进一步凝练。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思路:
1、以申报高级别课题为重点,组建科研攻关团队,瞄准学术前沿,整合团队力量,占领学术前沿阵地。
2、建立激励机制,发挥导向功能,进一步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鼓励学科组成员出优秀作品,出精品力作。
3、创造条件与兄弟院校开展学科建设经验交流活动,与重点大学开展科研合作,并通过进修、学术研讨、“傍学术大款”等方式,创建高水平学术团队。
4、拓展横向课题立项,多方筹措建设经费。
科研工作
1、项目管理成效显著
1.1申报初期加强指导
积极指导,把握政策,畅通信息,为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申报科研项目,组织了各种类型的辅导报告会,邀请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基础司、教育部综合处、省社科基金、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等有关单位的领导、专家(计17次31人)来校考察为教师进行指导,内容涉及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973预研、省社科基金、省科技计划社发、宁波市软科学、农业与社发、工业攻关、科技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多类项目进行专题辅导或座谈交流,让专家与各学院领导和项目申报者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座谈、指导和咨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科研成果申报率。
1.2申报数量明显增加
国家级项目。今年共计组织申报15批次232项,其中国家基金108项,国家社科基金87项,全国教育规划项目15项,均比2004年有明显增加或拓展。
省部级项目。组织申报19批次405项,类别中新增教育部人文社科21项及其他农业部等新项目,其中组织申报省基金项目140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42项,省科技厅项目52项。
省厅级项目。组织申报10批次,407项,其中组织申报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169项,通过专家分组评审和处内讨论,共推荐上报80项,其中60项获资助;受理24项重点项目,推荐上报9项;上报省教育厅专项24项,重点项目和专项项目现还处待批阶段;受理二批20项省留学回国基金项目的申报,第一批8项获资助,第二批12项;完成了7项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项目申请工作。申报省社联重点项目70项和科普项目19项。受理59项省教育规划项目的申报,通过专家评审推荐上报18项,现处待批阶段。受理申报省体育局3项;省卫生厅8项,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省厅级项目4项。
市级项目。组织申报9批次,453项。其中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各类项目受理申报144项,市哲社规划课题受理申报90项,市经济发展重点研究课题、人才研究课题受理申报30项,市海洋与渔业局项目受理申报11项,市教育规划项目受理申报120项,经校专家评审,推荐申报15项,市建委项目受理申报2项,市体育局项目受理申报9项,市科协软科学项目受理申报37项,市统计局经济普查项目受理申报10项,现正在审批中。
校科研基金项目和校学科项目。我处认真组织做好的组织申报工作,共受理校科研基金项目160项。
横向项目。共受理160项,办理技术合同认定25项。
校人才项目。随时受理完成95项的立项工作,其中21项为教授博士基金,44项青年硕士基金和30项为引进人才基金项目,完成了人才引进项目二次拨款等工作。
对国家基金、省科技厅项目、省教育厅、全国及省教育规划等高级别项目采取了管理员初审,校内专家预审,申请者修改推荐等方式提高计划项目的申报数量、质量。
1.3项目中后期加强管理。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中后期检查工作。按相关项目管理规定组织完成各类项目的年度(中期)检查。通过总结十五期间课题的执行情况,2005年共做好结题项目分类如下:国家级22项(其中8项鉴定,2项评为优)、省部级71(其中15项鉴定)、省厅级43(其中2项评审)、校青年硕士28项、市哲社规划项目和市经研中心的13项、市教育规划的8项(并申报了市教育科研成果奖)。为加强对校级项目的过程管理,对逾期不结题的2003年前的70项校科研基金项目进行了督促和清理,同时规范了横向科研项目的合同签订和立项工作流程,加强对合同订立过程的指导,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
撰写提交了宁波大学“十五”期间省社科规划课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