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临床药理学课件加课本总结(适合考前复习).docx

发布:2019-04-13约2.79万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临床药动学与群体药动学 第三章 临床药效动力学 第四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药物治疗 第五章 药物临床试验 第六章 药物相互作用 第七章 药物不良反应 第八章 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 第十一章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的临床用药 第十二章 儿童的临床用药 第十三章 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用药 第十四章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用药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第二十二章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临床用药 第一章 绪论 什么是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clinicial 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临床药理学的主要内容:①安全性②临床药动学③临床药效学④临床试验⑤药物相互作用。 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①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②上市后药物再评价 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④开展临床药理服务 ⑤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从临床药理到药物治疗分为四个阶段:药剂学,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药物治疗学 临床药物试验必须执行《临床药物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 第二章 临床药动学与群体药动学第三章 临床药效动力学 临床药动学?群体药动学?临床药效学? ①※临床药代动力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CPK)应用PK原理阐明药物体内过程及人体内C随T变化规律;研究临床用D过程中,人体对 D处置动力学过程以及各种临床条件对体内过程的影响;计算或预测C血水平;制定最佳给药方案、 dose和给药频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意义:预测、制定、指导、设计、改进、研究) ②※群体药代动学(ppk): 应用PK原理结合统计学方法,研究某一群体PK参数的分布特征,即群体典型病人的PK参数和群体中存在的变异性。 ③※临床药效学(Clinical pharmacodynemics,CPD):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机制的科学,也包含药物、人体及环境等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分别举出五种酶诱导剂与酶抑制剂? 酶诱导剂:巴比妥类、格鲁米特、甲丙氨酯、保泰松、苯妥英钠、灰黄霉素、利福平、乙醇 酶抑制剂:别嘌呤醇、氯霉素、异烟肼、磺胺、苯吡唑、西米替丁 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及常用参数※ 速率过程 (1)一级速率过程(大多数D) (2)零级动力学过程:阿司匹林、双香豆素、丙磺舒※ (3)米-曼氏速率过程:乙醇、乙酰水杨酸、乙酰唑胺、氯喹、苯海拉明、对氨基水杨酸、 茶碱、保泰松、苯妥英钠※ 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一个抽象概念,被看作是一个假想的空间,它的划分与解剖部位或生理功能无关, 只要体内某些部位 的转运速率相同,均可归为同一房室。 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concentration - time curve,AUC):反映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总量。 AUC0-t、AUC0-∞ 吸收程度:梯形法、积分法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分布达平衡后,体内D总量按C推算时所需的体液总V。 Vd=D/C Vd意 义:反映药物分布广泛程度或药物与组织成分结合程度。估算血容量或体液量调整给药方案。 ①脂溶性低、蛋白结合率高、与组织结合低的药物,其Vd较小(如水杨酸、磺胺、青霉素及抗凝药); ②脂溶性高、蛋白结合率低、与组织结合多的药物,其Vd较大(如洋地黄、抗组胺药、氨茶碱、奎尼丁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半衰期(Half-life): t1/2ka、t1/2a、t1/2 :血浆药物C消除一半所需T,其长短可反映体内D消除速度。 t1/2 = 0.693/k 或t1/2 = 0.693/B 清除率(Clearance,CL):单位T内机体清除D的血浆V,也就是单位T内有多少ml血浆中所含D被机体清除 以单位T的容积表示。(同一D不同人Cl均相同) Cl=kV ※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Css):按固定T给予固定Dose,每次给D时体内总有前次给 D存留量,多次给D形成不断蓄积,随着给D次数增加,体内总D量的蓄积率逐渐减慢,直至在剂量间隔时间内消除Dose等于给Dose,从而达到平衡,这时的C称为Css。 Cssmin、Cssmax 平均Css=FD/ClT(稳态后一个剂量间隔内) 积累系数(R): 又称积累因子,用来反映多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积累程度。 R=(Css )max/(C1 ) max=(Css )min/ (C1 )min=1/1-e-kt=AUCss/ AUC1,0-t 波动百分比(percent of fluctuation,PF)又称波动系 PF=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