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总复习.pptx
;关于本课程;;;3、机械制造系统零件制造过程;各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的主要特点;总复习之二:金属切削过程与控制局部要点;2.金属切削过程与切屑种类;关于积屑瘤;4.切削热和切削温度;刀具摩擦的原因;1最高生产率使用寿命
Tp=〔1-m〕tct/m;;
目前多采用经验数据并附以必要的计算选择切削用量。切削用量的优化选择和建立切削数据库是合理选用切削用量的开展趋势。;控制
过程参数
v、ap、f
γo、αo、κr、λs
;总复习之三:金属切削机床局部要点;总复习之四:机械加工方法局部要点;总复习之五:机床夹具局部要点;组合外表定位
一个平面和与其垂直的两个孔组合;组合外表定位
一个平面和与其垂直的两个孔组合;总复习之五:机床夹具局部要点;总复习之五:机床夹具局部要点;5、夹具的连接元件、对刀装置和引导元件:
;总复习之五:机床夹具局部要点;总复习之六:机械加工质量的分析与控制局部要点;2〕工艺系统几何误差
〔1〕加工原理误差
〔2〕机床误差
主轴回转误差
径向跳动、轴向跳动和角度摆动。
导轨误差
导轨在水平面及铅垂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导轨的平行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机床导轨直线度误差对不同的机床的不同的加工过程的影响也不同。假设导轨误差引起切削刃与工件的相对位移产生在工件已加工外表的法线方向,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较大,应重视;假设产生在切线方向,那么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机床传动链〔内联系传动链〕误差
减小传动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缩短传动链;提高传动元件特别是传动链末端件的制造精度;调整机床,消除传动件之间的间隙;采用误差修正或补偿机构。;定尺寸刀具和成形刀具的制造误差,展成加工中刀具切削刃的几何形状和有关尺寸误差,刀具不正确的安装和刀具的磨损都会直接造成被加工工件的尺寸和形状误差,影响加工精度。
一般刀具的制造精度对零件的加工精度无直接影响。
;
;3.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如果工艺系统不存在系统误差,只有随机误差,那么被加工零件的尺寸按正态规律分布;如果工艺系统还有常值系??误差存在,那么工件尺寸分别曲线形状不变,只是沿工件尺寸坐标轴发生平移;如果工艺系统还存在变值随机误差,那么工件尺寸的分布曲线不再是简单的正态分布。;;4.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二、机械加工外表质量;2、外表加工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3、影响外表粗糙度的因素
1〕几何因素
刀具在加工外表上的切削层残留面积的形状完全与刀具形状一致,其高度即为理论外表粗糙度值。Rmax≈H=f2/8γε
2〕物理因素
刀具刃口钝圆及后刀面与工件的挤压和摩擦;积屑瘤和鳞刺;工件材料性能;刀具角度;材料刃磨质量。
3〕切削用量
4、磨削加工影响外表粗糙度的因素
砂轮、磨削用量、工件材料、切削液。
;1)影响外表层加工硬化的因素
〔1〕刀具刀具的刃口钝圆和后刀面磨损越大硬化层的硬度和深度就越大。
〔2〕切削用量V增高,温度提高,硬化程度减小;f增大,切削力提高,塑变加剧,硬化程度提高,但是f太小会使刀具钝圆在加工外表上挤压次数增多,加剧硬化程度。
〔3〕被加工工件材料硬度越低、塑性越好,加工硬化程度越高。
2)减少外表层加工硬化的措施
〔1〕合理选择刀具
〔2〕限制刀具后刀面的磨损量
〔3〕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4〕加工时采用有效的切削液;;5、影响加工外表物理力学性质的因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有关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几个概念;工序、安装、工位、工步与走刀的关系;;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中的几个问题;二工艺路线的拟定;2热处理工序的安排;3辅助工序的安排;四加工余量确实定;四机床与工装的选择;二〕工艺装备的选择;五切削用量确实定;六时间定额确实定;二〕尺寸链的画法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三〕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极值法〕;2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与公差的计算
——需要通过换算来确定有关工序的尺寸和公差;解:1首先确定尺寸8+0.250是封闭环;
2绘制尺寸链。
;0;3中间工序尺寸与公差的计算;键槽的工序尺寸为Φ90.3+0.1575+0.06mm;4一次加工后需要同时保证多个设计尺寸公差的计算;5保证零件外表处理层深度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
例题5图示零件材料为38CrMoAlA,其内孔Φ145+0.040
的外表需要身渗氮层的深度为0.3+0.020。该外表的加工顺序为:
1磨内孔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