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不可能的通过的五字电影剧作家为什么感到卑鄙.docx

发布:2023-07-30约1.54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不可能的通过的五字电影剧作家为什么感到卑鄙 最近,一位作家我,他在写作中产生了“卑鄙”心理。他知道如何写作,怎么写,他不知道。为了接受它,我忍受着我最喜欢的东西的割断。他不知道,但他想保护我能通过的东西。他所指的“卑鄙”就是这样。 且不論他这种“委曲”求“全”的态度是否正确,他喜欢的东西是否一定好?他保險通得过的东西是否一定能通过?我想仅从为什么他会这样想和这样做,談談个人的看法。 作品要审查,这是完全应該的。审查不一定通过,也是合乎規律的正常現象(反之,不論作品好坏,逢审必通过,那倒是不正常了。)审查絕不是作者的額外負担,而是帮助作者更全面地檢驗自己的劳动态度和劳动成果,是使作品更趋完善的一个重要的創作步驟。 旣然这样,为什么那位作者还把审查看做“过关”,幷且想用自欺欺人的貨色混过“关口”去呢? 共原因,一方面要从审查部門去探求。 任何一層审查部門都希望产生优秀的作品,任何一条审查意見都是为了——至少是主貫上为了帮助作者把作品改好,这是無庸怀疑的。但是,往往由于某些审查者的意見与某些作者的特定条件(包括作者的政治、艺朮修养,生活深度和写作技巧,艺朮風格和創作習好等等)不相适应,甚至提出为作者力不胜任的要求,左一遍、右一遍,直到改成合乎审查意見的要求而后止。这样,审查者的一片好心往往也会变成作者的严重負担,久之,某些作者为了“通过”(無宁說是为了迎合)只好屈己从人的按照“客观”要求或增或刪地修改起作品来了。 另一方面是某些作者缺乏主覌見解。 謙遜固然是艺朮家应有的美德,但它与“沒主見”“犹預不定”却毫無共同之处。有的作者听听張的意見也有道理,李的意見也很正确,于是听一个意見改一遍,这篇稿增加的也許是上篇稿刪掉的,这篇稿不要的可能下篇稿还能用得上。反正叫怎么改就怎么改,十遍,二十遍,毫無主見可言。这样“千錘百鍊”的工夫,幷不能产生爐火純靑的产品。久之,就可能像那位有“卑鄙”感的作者那样,为了省事(但也不一定省事)便“經驗主义”的写起为了“通过”的作品来了。 我認为:这种坏現象無論其原因来自何处都是不正确的。 我的意見是:审查部門对一部作品,着重应从政治上艺朮傾向上提出意見,至于情节結構、人物刻划和技巧方面的問題,各有各的見解,不必强求一致,即使作者不太高明,也不是朝夕之功就可以来个“突变”的,这些方面还是采取商量的办法为好,勉为其难是不会得到好效果的。 在作者方面,我認为預好把客覌的(包括审查部門的)一切意見,归納成以下三种:第一种:意見很正确自己也有把握能改得好的;第二种:意見虽然正确,但是自己由于某种原因短时間內解决不了和改不好的;第三种:自己認为不正确的,根本不能接受的意見。 第一种,毫無問題,馬上就可以行之有效;第二种,作者应当愼重考慮。因为任何一条意見都是要求破坏旧的建設新的,“不破不立”,但破易而立难。意見再好,假如改得反不如旧有的好,最好不急于改它,改不好反而会造成遺憾。 作者对于第三种,更应当深思熟慮反复硏究,倒底是否正确。如果自己确有把握認为是不正确,那就应当坚持自己的意見,去說服別人。通过也好,不通过也好,眞理只有一个,正确的結論迟早会找出来的。这方面毫不坚持,反而产生些所謂“卑鄙”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不正派的。是对覌众不負責任的行为。 另外,我再向“中国电影”編輯部提出兩点建議: 一、建議編輯部經常組織艺朮创作人員观摩影片。好的要看,坏的也要看,各种風格各种艺朮流派的作品都应当看看,借以啟發大家的思路。 二、建議在刊物上經常組織專題討論。如:英雄傳記片究应怎样写?傳記片的情节是否需要絕对符合生活的眞实?反映現实生活的喜剧,有正面典型也有被批判被諷刺的人物,如何表現才能使其風格上統一、諧調?等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