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 电容传感器.ppt

发布:2016-08-14约6.84千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量与极板的形状\大小\极板间介质有关: ???????????? 电容式并联:C=C1+C2+… 电容式串联: 传感器可分为变极距型、变面积型和变介质型三种类型 。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由绝缘介质分开的两个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板电容器,当忽略边缘效应影响时,其电容量与真空介电常数ε0 (8.846×10-12F/m)、极板间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极板的有效面积S以及两极板间的距离δ有关: ???????????? 同轴式电容: R1,R2---圆柱电极的外,内半径 4.1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类型 图(b)中两平行极板固定不动,极距为δ0,相对介电常数为εr2的电介质以不同深度插入电容器中,从而改变两种介质的极板覆盖面积。传感器的总电容量C为两个电容C1和C2的并联结果。 1 优点: Ⅰ.结构简单 电容式传感器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易于保证高的精度,可以做得非常小巧,以实现某些特殊的测量;能工作在高温,强辐射及强磁场等恶劣的环境中,可以承受很大的温度变化,承受高压力,高冲击,过载等;能测量超高温和低压差,也能对带磁工作进行测量。 图中C为传感器电容,Rp为低频损?耗并联电阻,它包含极板间漏电和介质损耗;R为高湿、高温、高频激励工作时的串联损耗电组,它包含导线、极板间和金属支座等损耗电阻;L为电容器及引线电感;Cp为寄生电容。可见,在实际应用中,特别在高频激励时,尤需考虑L的存在,会使传感器有效电容Ce变化,从而使得传感器等效灵敏度ke的改变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1 运算放大器电路    这种电路不需要载频和附加解调线路,无波形和相移失真;输出信号只需要通过低通滤波器引出; 对变极距和变面积的电容传感器均可获得线性输出。这种脉宽调制线路也便于与传感器做在一起,从而使传输误差和干扰大大减小。    下图为其电原理图。Cx为传感器电容,它跨接在高增益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很高(Zi→∞),因此可视作理想运算放大器。其输出端输出一与Cx成反比的电压U0,即 可以看出,电路充放电的时间,即触发器输出方波脉冲的宽度受电容C1、C2调制。 当C1=C2时,各点的电压波形如图 (a)所示,Q 和 两端电平的脉冲宽度相等,两端间的平均电压为零。 差分式电容传感器 建立下图所示的电容加速度传感器的传递函数。该传感器是基于测量质量块相对位移的加速度传感器. Xb表示振动体位移,弹簧片支撑的敏感质量块作为差动电容的活动极板,以空气作为阻尼. 解 由牛顿第二定律 解 由牛顿第二定律 4.4.4防止和减小外界干扰 屏蔽和接地。 增加原始电容值以降低容抗。 导线和导线要离得远,以减小导线间分布电容的静电感应。导线要尽可能短,最好成直角排列,必须平行排列时可采用同轴屏蔽线。 尽可能一点接地,避免多点按地。地线要用粗的良导体或宽印制线。 尽量采用差分式电容传感电路,可减小非线性误差,提高传感器灵敏度,减小寄生电容的影响和干扰。 4.4 电容式传感器的设计要点 下页 上页 返回 图库 4.5 电容式传感器的转换电路 电容式传感器把被测量转换成电路参数C0,从而使信号能传输、放大、运算、处理、指示、记录、控制,得到所需的测量结果或控制某些设备工作。 同时,还根据需要将电路参数C进一步转换成电压、电流、频率等电量参数。 目前这样的转换电路种类很多,一般归结为两大类型 调制型:调频,调幅(平衡电桥) 脉冲型(或称为电容充放电器) 下页 上页 返回 图库 4.5 电容式传感器的转换电路 交流电桥电路 下页 上页 返回 图库 4.5 电容式传感器的转换电路 变压器电桥电路 RL 无穷大时 对变间隙型电容传感器, 可见,对变极距型差动电容传感器的变压器电桥, 在负载阻抗极大时,其输出特性呈线性。 电路原理如图(a)。供电电压是幅值为±UE、周期为T、占空比为50%的方波。若将二极管理想化,则当电源为正半周时, VD1导通、VD2截止,C2放电,对C1充电,等效电路如图(b); 当电源为负半周时,VD2导通、VD1截止,C1放电,对C2充电,等效电路如图(c)。 3 、二极管双T形电路 C2 C1 C1 C2 UE RL RL R R R R + + + + iC1 iC2 i’C1 i’C2 (b) (c) UE 当传感器没有位移输入时,C1=C2,RL在一个周期内流过的平均电流为零,无电压输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