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进基层党组织申报材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湟中县西堡镇中心学校党支部
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支部推荐材料
中国共产党湟中县教育局委员会
?西堡镇中心学校党支部共有党员34名,占中心学校教职工的22.6%,其中女7名,占党员总数20%,大专以上学历党员人数26人,占党员总数74.3%,中级以上职称党员人数33人,占党员总数94.3%.中心学校党支部现有支部委员5名,设书记1名,专职副书记1名,党支部在党员人数较为集中的羊圈、西堡、葛家学校下设3个党小组。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中心学校党支部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诚信为先,务实为本,创新为魂,提升超越”为办学理念,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创造性开展工作,学校各方面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一、狠抓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先锋模范作用
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为此,党支部出台了《西堡镇中心学校成员及中小学领导办公制度》,把学校班子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一是明确分工,责权统一,进一步明确了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各自的职责范围,力求责权统一,由此调动每一位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的积极性。二是坚持民主治校,坚持并完善了班子例会制度、大事要事广泛征求意见制度、重大财务开支事先研究制度,避免了工作中的决策失误,始终坚持校务公开和透明,2010年获得西宁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三是发挥班子成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全面关爱教职工。班子的号召力与战斗力来自于教职工的认同,每一名同志家中遇到困难,班子都尽心尽力予以照顾,遇到教师患病住院、教师亲属去世进行慰问,每年定期对山区教师进行慰问,并帮助解决山区教师实际困难。每两年统一组织对所有教职工进行全面体检。五是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严格按照县委的布置完成工作任务。
二、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战斗堡垒作用
“师德建设”、“教师专业成长”是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强则学校兴”,由此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积极开展“争优创先”、“学习马复兴、汪昌祥”等活动,激励和督促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工作作风。通过规模办学,优化师资队伍,对山区及川水地区教师进行合理调配。并运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及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对获得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给予1000元奖励,对参加各类培训的教师,报销相应的培训经费。
在全体党员教师中开展了以“敬业奉献”为核心的“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师德教育活动;开展了“铸师魂,强师能,树师表”师德建设系列活动;开展了党员承诺活动,活动期间所有党员都进行了公开承诺,为家长、学校、学生做好事累计达到50余件,深得群众和师生的好评;开展党员教师“师德标兵”评选活动,由于师德教育措施到位,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形成了开拓创新的良好师风,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彰显特色化办学
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学校基层党组织开展“争优创先”活动,最重要的落脚点和标志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并卓有成效。近年来在广大教职员工特别是党员教师的辛勤努力下,西堡镇中心学校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健全管理制度,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推行精细管理,实行校长竞争上岗。认真实施上级部门制定的教师全员培训计划,通过专题讲座、骨干教师解读教材、课例研究展示、外出培训、专家引领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凝聚全镇教师心血的七步目标教学模式、和谐教学三段式教学模式在全镇得到推广和运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茅。
寄宿制学校管理细微入至。西堡学校是西堡镇唯一的一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他们以“营造温馨家园、培养良好习惯、文明安全有序、树立良好形象,逐步形成特色管理模式”为总体管理目标,加强寄宿学生的管理,注重培养寄宿学生讲究卫生、尊长爱幼、团结互助、文明就餐、爱护公物、自理自律的良好习惯和品质;健全公寓管理的各项制度,强化食堂和食品安全管理;逐步配置学生公寓中的必需物品,建立学生卫生室;积极创建“一室一品”的学生宿舍文化;从而保证寄宿学生安全有序、吃好住好,使学校成为了寄宿学生的温馨家园,从而树立了寄宿制学校的良好形象。
第二课堂朝气蓬勃。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西堡镇中心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外优质资源,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写字教学、读书活动逐渐成为学校传统项目,练字、读书已成为师生的习惯,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增添了浓郁的书香气息。西堡学校成立的合唱团,已初显成效,展露风采,在“两基”国检及全县学校管理现场会上赢得领导与专家的高度评价;美术第二课堂让孩子们变成敞开心扉,大胆想象,大胆构思,大胆描绘勾画美好明天的知识殿堂;“爱心小屋”成为学生倾诉成长烦恼、困惑与表达心语私话的“心灵港湾”,成为情绪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