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陕西省三大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年陕西省三大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分析
2015年,全省三大区域均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基本呈现缓中趋稳、逐步回升态势,全年主要指标增速普遍好于2015年上半年。关中经济增长继续保持相对稳定,陕北经济增长年内略有回升,陕南经济呈较快增长。
一、关中和陕南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上升,陕南经济增长持续向好、领先优势明显,陕北经济增速较上年回落幅度较大
2015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8171.86亿元。关中完成生产总值11652.4亿元,占全省比重为65%,较2014年高2.4个百分点。陕北完成生产总值3819.92亿元,占全省比重为21.3%,较2014年低3.4个百分点。陕南完成生产总值2459.12亿元,占全省比重为13.7%,较2014年高1个百分点。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较2014年回落1.7个百分点。关中生产总值增速较2014年回落1.6个百分点。陕北生产总值增速回落程度最大,较2014年下降4.6个百分点。陕南生产总值增速回落幅度最小,较2014年降低0.6个百分点。
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8.9:54.8:36.3调整为2015年的8.8:51.5:39.7,表现为一产和二产比重下降,三产比重上升。关中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8.4:50.2:41.4调整为2015年的8.2:47.6:44.2,表现为一产和二产比重下降,三产比重上升。陕北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5.9:68.8:25.3调整为2015年的6.7:62.3:31,表现为二产比重下降,一产和三产比重上升。陕南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16.3:50.4:33.3调整为2015年的15.4:49.6:35,表现为一产和二产比重下降,三产比重上升。
综上所述,三大区域的特点是:陕北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持续回落,关中和陕南所占比重相应提高。其中延安市生产总值从上半年的负增长逐季回升至前三季度和全年的0.3%和1.7%。从产业结构来看,三大区域的第二产业的增速和比重皆下降,是各区域生产总值增速低落的决定性因素。
二、关中和陕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上升,陕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年内在低位徘徊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7083.57亿元。关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00.36亿元,占全省比重为55.4%,较2014年高4.5个百分点。陕北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67.29亿元,占全省比重为33%,较2014年低6.5个百分点。陕南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5.73亿元,占全省比重为11.6%,较2014年高2个百分点。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较2014年低4.3个百分点。关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3.7个百分点。陕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幅度最大,降了5.8个百分点。陕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落幅度与关中接近,降低3.6个百分点。
三大区域工业发展特征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普遍回落,关中和陕南多数市区主导产业是计算机通信、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医药制造、纺织服装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幅度相对较小。陕北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导,仍然受到石油、煤炭价格低迷的冲击,增速和比重都持续呈较大幅度下降。
三、关中和陕南投资比重提高,陕北投资比重降低,陕南投资增速回升
2015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26.65亿元。关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80.42亿元,占全省比重为72.8%,比2014年高0.1个百分点。陕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26.08亿元,占全省比重为14.3%,比2014年低1.9个百分点。陕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77.15亿元,占全省比重为12.9%,比2014年高1.8个百分点。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比2014年低9.8个百分点。关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幅度大,较2014年低15.1个百分点,主要是占关中投资比重45%的西安市投资增速下降28.1个百分点,对关中投资增速形成较强下拉作用。陕北固定资产投资增较2014年低4.3个百分点。主要是榆林投资增速持续负增长且仍在下滑,延安投资增速由两位数降至个位数,因而陕北投资增速形成回落之势。陕南固定资产投资增较2014年高1.1个百分点。主要是汉中和安康投资增速分别回升2.3和1个百分点,商洛投资增速仅回落0.3个百分点,奠定陕南投资增速提高的基础。
三大区域固定资产投资特点为:陕南投资占全省的比重明显提升,关中投资比重微弱上升。关中和陕北投资增速较2014年有所下降。
四、关中发挥稳定全省消费增长的绝对优势作用,陕南消费增长较快但对全省影响不大,陕北消费呈减速增长
2015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578.11亿元。关中社会消费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