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一、二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械制造工艺学 王越 机械工程学院 第一章基本概念 第二章工件的装夹及夹具设计 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第四章机械加工精度 第五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1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一、生产过程 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二、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 状、尺 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 的形状、尺寸、表面质量使其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 机械制造工艺:是对各种机械制造方法与过程的总称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2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生产纲领:机器产品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批量:一次投入或生产同一产品(或零件)的数量 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3基准 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集合外要素间 的集合关系所依据的点、线、面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3基准 一、设计基准:零件设计图纸上所采用的基准。 它是标注设计尺寸的起点,或中心线、对称线、圆心。 第一章 基本概念 二、工艺基准: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包括: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 和装配基准 1.工序基准: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位置的基准. 2.定位基准:在加工中用作定位的基准。(工件上直接与夹具的定位元件相接触的点、线、面) 3.测量基准:测量时所采用的基准 4.装配基准: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的相对位置 练习1 确定设计基准 练习3.P5 1-6 练习4 图A为小轴的零件图,图B为在车床上顶尖间加工小端外圆及台肩面2的工序图.试分析台肩面2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第二章工件的装夹及夹具设计 §2-1概述 一、装夹的概念: 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 定位:一批零件在加工中所占有的相同正确位置 夹紧:保持定位时的正确位置不变,零件压牢夹牢 两种方式:先定位后夹紧或夹紧过程中同时实现定位 二、装夹方法(一)直接装夹 (二)找正装夹 (三)夹具装夹 三、夹具装夹及其误差(一)夹具装夹过程 (二)夹具装夹误差(1)工件装夹误差(δ装夹) :与工件在夹具中装夹有关的加工误差.包括:定位误差(δ定位) :工件在夹具中由于定位不准确所造成加工误差.夹紧误差(δ夹紧):在工件夹紧时由于工件和夹具变形所造成的加工误差. (2)对定误差(δ对定) :与夹具相对刀具及切削成形运动有关的加工误差. 包括: 对刀误差(δ对刀) :夹具相对刀具位置有关的加工误差. 夹具位置误差(δ夹位) :夹具相对成形运动位置有关的加工误差. (3)过程误差(δ过程) 与加工过程有关的误差.(受力变形,热变形,磨损等) δ装夹+δ对定+ δ过程 ≤ T T-零件的公差 δ装夹 ≤ T/3 δ对定 ≤ T/3 δ装夹+δ对定 ≤ 2T/3 §2-2工件的定位一、工件的定位原理 六点定位原则:用六个合理布置的定位支撑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 (一)完全定位 (二)部分定位 (三)欠定位 (四)重复定位 为了减少或消除重复定位造成的不良后果可采取如下措施: 1.改变定位元件的结构 2.撤消重复限制不定度的定位元件 3.提高工件定位基准之间及定位元件工作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二、定位元件的选择 (一)平面定位元件 1、主要支承:定位时起主要支承作用 (1)固定支承:在夹具中定位支承点的位置固定不变。有支承钉和支承板 (2)可调支承:在夹具中定位支承点的位置可调的定位元件 (3)自位支承:定位支承点的位置在工件定位过程中,随工件定位基准位置变化而与之适应的元件 2、辅助支承:只起提高工件支承刚性或辅助定位作用的定位元件 (二)圆孔表面定位元件常用的有定位销、刚性心轴和小锥度心轴 1、定位销 2、刚性心轴:对于套类零件常用 3、小锥度心轴 (三)外圆表面定位元件 1、定位套 2、支承板 3、V形块 (四)锥面定位元件 三、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一)定位误差及其计算 1、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 任何一批工件,其中每个工件的尺寸、形状和各表面的相互位置均有所差异,定位时各表面的位置可能不完全相同,工序基准的位置也不完全一致,加工后各工件的工序尺寸也大小不一,形成误差,这种与工件定位有关的误差称为定位误差,用ΔD表示。 注意:只有用调整法加工一批工件时,才可能产生定位误差,如果对工件采用试切法,则不会。 定位误差包括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 2、定位误差的组成及计算方法 (1)基准不重合误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