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级l-赖氨酸硫酸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8
《饲料级 L-赖氨酸硫酸盐》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包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015年2月
《饲料级 L-赖氨酸硫酸盐》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本任务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2014年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计划编号为内质监标函〔2014〕113号附件中第278条,标准名称为《饲料级 L-赖氨酸硫酸盐》,按产业分类属于农业标准。从2014年3月份开始,包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作为主要承担单位,负责组织该标准的制定工作,东方希望包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标准技术合作单位参与标准制定的部分工作。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有:包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东方希望包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二、制定标准的背景及情况
赖氨酸是人体及动物体内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动物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之一,在蛋白质合成、脂肪代谢、提高免疫力及调节体内氮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赖氨酸的缺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在生猪养殖中,大部分猪场采用的都是玉米-豆粕型日粮,通过添加赖氨酸添加剂,可以解决玉米-豆粕型日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缺乏所造成的生猪生长迟缓、蛋白质代谢及相关酶合成问题;同时,赖氨酸还可以对有毒物质或药物进行甲基化,从而起到解毒的作用。在鱼类养殖中,一方面,赖氨酸可以增加鱼的摄食量,提高饲料利用率;另一方面,赖氨酸还可以增加鱼类的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有助于降低养殖的风险。
饲料级商品赖氨酸有L-赖氨酸盐酸盐和L-赖氨酸硫酸盐两种形式,其中L-赖氨酸盐酸盐开发较早,而L-赖氨酸硫酸盐应用较晚。传统的赖氨酸产品L-赖氨酸盐酸盐,具有在水中溶失大,吸收过快,不能和饲料蛋白质中的其他氨基酸同步吸收,以及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生产对环境污染较大等缺点。L-赖氨酸硫酸盐以玉米或玉米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细菌发酵生产,但是与L-赖氨酸盐酸盐的后发酵工艺不同,由于采用了闭锁循环生产工艺,且未经离子交换纯化过程,所以大大降低了污水排放量,减少了???于环境的污染,基本上实现了清洁生产,可以说解决了发酵行业普遍存在的污染问题;与此同时,L-赖氨酸硫酸盐这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含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必需氨基酸及其酵解产物,如磷、能量物质、微生物细胞、微量元素、菌体蛋白以及未知生长因子等,而这些营养物质在L-赖氨酸盐酸盐中并不存在。目前,L-赖氨酸硫酸盐被广泛应用于猪、鸡和犊牛等畜禽的饲养,以及水产养殖中,依畜禽营养需要,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为0.05%~0.3%,即500~3000g/t,与L-赖氨酸盐酸盐相比,L-赖氨酸硫酸盐表现出更为高效和廉价的特点,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因此,L-赖氨酸硫酸盐作为当前动物生产中应用最普遍的氨基酸添加剂之一,对于调整饲料氨基酸平衡、提高动物生产性能、节约蛋白质资源、降低饲料成本和降低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国内有多家企业可以生产L-赖氨酸硫酸盐,包括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希杰(聊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寿光巨能金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和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蒙古自治区,饲料级L-赖氨酸硫酸盐已在东方希望包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新疆梅花氨基酸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通辽大型生产基地和内蒙古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加以生产。其中,新疆梅花氨基酸有限责任公司的年产能为22万吨、开工率达60%;内蒙古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能为28万吨、开工率达40%。
作为本标准起草的技术合作单位,东方希望包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所开发的L-赖氨酸含量为51%及55%等规格的饲料级L-赖氨酸硫酸盐项目,是其与东方稀铝项目相配套的一个能源综合利用、生物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依托集团的铝电一体化循环产业链,利用东方希望包头稀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电厂发电后的低压蒸汽作为生产工艺用蒸汽,以玉米淀粉或玉米为原料,按照1吨赖氨酸耗用1.6吨玉米淀粉或2.5吨玉米原料的投入产出比,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制备L-赖氨酸硫酸盐;同时,又将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废水处理后循环进入电厂系统,极大地降低了生产能耗和成本,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率,解决了环保问题,实现了污染的零排放。自投产以来,其产品已经陆续销往国内以及越南等国的各大饲料企业和东方希望集团内部的各家饲料公司,到目前为止年产能已近4万吨,产值近3亿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基本达到了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随着饲料级L-赖氨酸硫酸盐的广泛应用和用量的不断增加,由于该产业发展的时间比较短,缺乏相应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导致没有法定的技术指标对产品质量加以控制;同时,也导致生产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经常就L-赖氨酸含量等产生质量争议或纠纷,故急需制定该产品的地方标准对技术指标、检验方法等加以规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