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秦始皇》赏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评歌剧——《秦始皇》
内容摘要:谭盾先生所作的歌剧《秦始皇》于2006年12月21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秦始皇》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120多年历史中第一次上演中国题材的原创歌剧。本文通过对该歌剧所运用的音乐题材、表现形式、文化元素的表现形态等方面多层的分析,揭示了作曲家为求东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和对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表现手法所做的各种有益尝试。
关键词:作品分析 东西结合 传统与现代
《秦始皇》是由奥斯卡获奖者谭盾作曲兼指挥,并与华裔作家哈金共同编剧,张艺谋执导,世界三大男高音多明戈担演主角秦始皇的一部阵容庞大的原创歌剧。
《秦始皇》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120多年历史中第一次上演中国题材的原创歌剧。它的轰动,不仅因为歌剧院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艺术机构,也是由于《秦始皇》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了东西文化的水乳交融。因而也在各界收到好评。
东西方文化的水乳交融
谭盾对《卫报》表示,东西方之间并没有截然不同的界限,他自己正是得益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你可能将巧克力和香料方一起做成一道新菜,但如果这道猜中的巧克力仍是巧克力的味道,香料仍是香料的味道,对我来说就没有太大兴趣了。人们只会称赞我是一个勇敢的厨师,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而我想要得到的却是一种全新的味道,一种既不是巧克力也不是香料的味道。”
作者谭盾尝试通过长城和兵马俑这两个西方歌剧从未涉及过的元素,来探索爱情、历史、权利、悲剧和希望的本质。而在该剧的表现形式上,它融汇了西方传统歌剧和川剧、京剧、秦腔等剧中的精髓,既保留了西洋歌剧的发声方式,也依然可以听出民歌的转调与戏曲的声腔。
1、从作品的角度分析
笔者认为,这部歌剧最突出表现的就是作曲者对于民族戏剧音乐素材的成功运用。歌剧开始时一名穿着中国京剧服装的“阴阳师”登场,像中国传统戏曲的登场那样先将歌剧的宗旨作出一番介绍,然后,歌剧故事正是展开。在者,在开场时,面向观众席的十几面中国大鼓,击鼓者用石块代替鼓锤敲击,还有在舞台上弹筝的女乐师舞蹈室的演奏和男乐师的击打表演也都能将观众引入中国古代的生活氛围。
据资料显示,在美国的《歌剧新闻》杂志2006年12月上面有一篇香港大学兖州学术中心研究员乔安娜.C.李德关于谭盾的访问记《浪漫注意的姿态》,写谭盾为了写作《秦始皇》曾去先专门聆听传统秦腔的延长,他认为演唱不仅技艺高超,而且还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文中还讲到谭盾表示要将意大利歌剧的抒情优美和浪漫主义因素加到这部歌剧中去。
2、从演员的角度分析
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冲击也体现在演员身上。据资料显示,秦始皇是多明戈在大都会歌剧院数十年演绎生涯中读一个原创性的歌剧角色,在演出结束之后举行的首演庆功会上,它深有感触的说:“我习惯了唱西方歌剧,用谭盾创作的音乐扮演中国皇帝确实非常难。在排练过程中,谭盾给我看中国书法、水墨画,张艺谋给我讲中国历史故事、示范京剧唱腔,使我了解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其他的主要演员如高渐离的扮演者男高音保罗.格罗夫斯,公主的扮演者女高音伊利莎白.富特拉尔等的表演也突出表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
浓郁呈现的民族韵味
观看完整个歌剧后,给我们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作者所表达的民族韵味很强烈。不论是从舞台的布局和背景、还是从作品的音乐舞蹈器乐等方面,所呈现给观众的历史的民族的文化因素都很强烈很明显。
在歌剧的序曲部分中,穿着中国京剧服装的“阴阳师”的登场,让观众一眼就能看穿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因素。接着由外国歌剧演员表演的巫师让人想到了中国古代的萨满艺术。第二幕时,背景部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的红色与黄色,让人深刻的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文化的气息。西洋乐器小提琴的演奏者把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的滑音诠释的很到位。还有在舞台上所弹奏的古筝和中国大鼓也显示出了民族音乐文化的气息。在演员对白时的旋律部分也运用了中国民歌的音调的基础上创作而成。舞蹈演员黄豆的舞蹈也是在中国古代民族舞的基础上进行有意的编创。
传统与现代的相互交映
最后张艺谋导演说:“在这部戏中,我们试图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歌剧找到一个交汇点,可以让两个不同传统文化交汇、拥抱。通过歌剧这一形式向西方主流社会诠释中国的文化。”剧中不仅展现了秦朝的壮丽画面,对秦始皇“中国第一皇帝”的刻画也是入木三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