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化肥厂d地块报告公众参与环评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一章 公众参与
11.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实施公众参与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项目以及建成投产后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听取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确定项目可能引起的重大环境问题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得到辨析,确保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并将它们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方和设计单位。只有充分考虑公众的看法和采纳合理的意见,发挥公众监督作用,才能提高评价的实效性。真正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加强环境决策的民主化等。
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显得越来越重要,并成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参与是指项目方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其目的是使项目能被公众充分认可,并提高项目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加强项目方同公众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在项目设计、施工期间,公众参与具有“互动”效应。它是改善决策获得反馈意见的有价值的方法,并且能够增加执行环境评价提出的建议与社团合作的机会,以使项目对投资者,对不同利益集团,对管理者,受影响群体等各方面均收到较好的效果。其行为并不降低决策者的权威。
公众参与使环评结论更符合实际,更全面、正确、可信与可行,使评价提出的措施和建议更易于操作,便于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采纳,能够进一步的确保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效益的统一,促使区域经济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但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本评价设立公众参与专题。通过公众参与调查,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实现公众与工程建设方及环评方互相交流、沟通,充分了解公众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要求,同时重点关注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使工程建设更加合理,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为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更为科学、可靠的保证。
公众参与调查流程见图
图11-1 公众参与调查流程框图
11.3公众参与对象和调查方式
11.3.1公众参与调查范围及内容
为使公众参与能客观反映公众对本项目的建设意见,使公众参与人员有充分的代表性和侧重点,本评价公众参与调查范围为项目所在区域周围可能受到影响的社区,被调查人主要是拟建项目附近的、居民等。
本次公众参与主要采用了四种方式进行调查。
在接受建设方委托后,通过在项目所在地周围主要街道、社区等张贴告示等方式将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名称和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等信息向公众公布。公众参与采用公众意见征询表形式进行调查,调查人员首先向被调查对象发放介绍本项目的基本情况资料,包括本项目内容和规模及其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等,再由被调查人员自愿填写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表》(见表11-1),最后通过整理、汇总进行分析在报告编制期间,召开公众座谈会,听取周围群众对工程建设的态度,以及他们对项目环境影响的意见和要求,并形成了会议纪要,见附件。
在本报告送审版报送之前向公众公示了报告的简本,介绍了本项目的环境问题及拟采取的措施,再次征求群众对于项目环保措施及选址等方面的意见。根据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及《河南省环保局关于贯彻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在接受建设方委托后7日内通过张贴公告的方式1、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1)环评机构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
(2)环评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现场勘探调查、资料收集;
(3)编写环评报告书各个专题;
(4)在专题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评价结论;
(5)环评报告书报送、评审;
(6)环评报告书修改、报批。
2、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
(1)本项目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防治措施分析;
(2)本项目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3)本项目建成后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分析。三、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1)对项目所在地周围环境质量现状的看法?
(2)本项目建设对环境将会产生何种影响?这种影响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从环境角度考虑,是否赞同本项目的建设?
(4)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有何建议?
四、公众意见反馈方式
在本次信息公示后,公众可通过电话、传真、信函、电子邮件或者面谈等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发表自己对该项目建设及环评工作的意见和看法。
本次公告为该项目环评工作的第一次公示,在随后的环评工作中还将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公开环评报告书简本、召开公众参与座谈会等方式,开展更为广泛的公众意见征求活动,在此期间公众仍可以通过以下的联系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针对该项目的建设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