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3D 打印生产线控制系统技术规范.docx
2
《3D打印生产线控制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规定了3D打印生产线控制系统的架构组成、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数据要求、安全要求、接口要求、运维要求和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3D打印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建设及运行维护。
本标准UNSPSC代码为“43.23.15”,由3段组成。其中:第1段为大类,“43”表示“信息技术广播和电信”,第2段为中类,“23”表示“软件”,第3段为小类,“15”表示“特定于业务功能的软件”。
(二)起草单位情况
本标准起草单位包括:。
(三)标准编制过程
(1)成立标准起草组,技术调研和资料收集
2024年12月1日,为保证制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标准的质量和可用性,由起草单位和相关技术专家共同组建了标准起草组,负责《3D打印生产线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标准的编制。通过制订工作方案,标准起草组进一步明确了目标要求、工作思路、人员分工和工作进度等。
3
标准起草组对相关指标和要求进行了调研,搜集了众多3D打印生产线控制系统技术规范相关的标准、文献、成果案例等资料,着手标准制定。
(2)确定标准框架,形成标准草案
2024年12月8日—2025年1月3日,起草小组结合前期的调研和资料,多次召开内部研讨会,形成标准大纲,并邀请了专家和相关企业对标准进行技术指导,对《3D打印生产线控制系统技术规范》的标准编制工作重点、标准制定依据和编制原则等形成了共识,同时完成标准草案稿的撰写。
(3)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开展征求意见
2025年1月4日—2025年3月4日,标准起草组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包括调整基本原则内容、修改错误用词和格式等,在反复讨论和论证的基础上,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3D打印生产线控制系统技术规范》的制定旨在为3D打印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提供统一的技术准则,确保其在架构组成、功能实现、性能表现、数据管理、安全保障、接口交互以及运维管理等方面达到规范化要求。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3D打印技术作为新兴制造手段,在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3D打印生产线控制系统作为3D打印生产过程的核心枢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市场上3D打印
4
生产线控制系统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不同产品在功能完整性、性能稳定性、数据安全性等方面差异巨大。这既影响了3D打印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也阻碍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同时还带来了数据泄露、系统故障等潜在风险。
通过制定本技术规范,能够为制造商和开发者提供明确的设计与开发指引,帮助其优化系统架构、完善功能模块、提升技术水平;也便于监管机构依据统一标准,对市场上的3D打印生产线控制系统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保障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本技术规范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在推动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上,规范明确了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负载处理能力等,促使企业提升技术实力,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强用户对3D打印技术的信心;规范对模型处理、3D打印等功能的详细规定,有助于推动3D打印技术在各领域更深入地应用,加速行业发展进程。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鉴于3D打印涉及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等重要数据,规范中对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措施的要求,能有效保护企业和用户的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在促进产业协同和创新方面,规范统一的接口标准,提高了系统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便于不同企业的设备和系统进行集成,降低集成成本,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规范的制定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基础框架,企业可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技术创新和功能拓展,推动3D打印技术的持续创新。
三、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在编制的过程中遵循“先进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5
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四、标准主要内容说明
1、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3D打印生产线控制系统的架构组成、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数据要求、安全要求、接口要求、运维要求和评价改进。
本文件适用于3D打印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建设及运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3027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方法
GB/T3527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GB/T39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