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读后心得.pdf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
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第七天》读后心得”,以供
大家参考!
《第七天》读后心得1
我与大部分读者观点不太相同,我不认为这是一本非常优秀书,只是一部符合
主流价值观书。
事实上,是大家对余华这部小说期望值过高。通篇环境是在光怪陆离死后世
界,一如余华往日荒诞,只是这次荒诞,实在是让人提不起来探究兴趣,基
本上是社会负面新闻缩影杂糅,叙事也平淡无奇,尤其是第五日内容,索然无
味,几乎是硬着头皮读下去,但余华将几个故事之间联系安排很巧妙,这是值
得称赞地方。
余华本就属于大师,而这篇作品几乎让读者觉得为了悲观而悲观,经常也有读者跳
出来捂着胸口,我好悲,我好悲。然而,我觉得是一种无病呻吟,强行赋愁,对于
很多悲剧,也没有给出合理应对方法。
先锋文学最大特点就是用叙述话语本身言说叙事本身,但本篇作品多处叙述重复
多余,多处雪雾象征性描写也刻意重复,倒是显得做作。
文章主题大体上是对爱追寻和歌颂:杨飞与杨金彪父子情,杨飞与李青爱
情,张李二人整日吵闹友情,鼠妹与伍超爱情等等。社会一定存在很多黑暗和
不公,但是我们依旧要相信,这些爱情亲情友情还是可以信任,还是需要穷其一生
去追寻。
正是站在死者以后视角去写作品,才更能让我们珍惜活着每一天,珍惜相遇
每一个人,认真对待每一个选择;也正是那些喜悦,哭泣,悲伤,无奈,痛苦,后
悔,才真正构成我们鲜活人生。
《第七天》读后心得2
一个人死后七天里,就像重新回顾了自己一生一般,每个曾在生命里出现人
像是设计好一般一个个陆续登场,一个人社交圈子也不过就是个小社会,不论在
哪个社会里,生前或者死后,贫富差距、小人物心酸、现实残酷都是会存在
,然而结局告诉了我们有一个美好地方,那儿没有贫富贵贱,没有悲伤疼痛,
没有仇与恨,人人生活如同在世外桃源一般,但人人也死而平等,那个地方叫
——死无葬身之地。
看到结局反而会轻笑出声,这该是一种什么样讽刺?幽默?反讽?细想起来怎么会
觉得无比正确呢?余华文字很写实,在我看来有些文字可以说是流水账也不为
过,但就是这些描述一个个故事流水账,反而更会有一种:“啊对啊我们身边就
是有这种现象啊”强烈同感,文中许多情节是作者虚构,但衔接也挺自
然,在多个讽刺现实故事中,反而那些暖心情节更能引人注目,如杨飞养父
为了抚养他终生未娶却因为有过一次想要抛弃他念头一生心里愧疚;鼠妹和伍超
这对情侣一起吃苦打拼好几年不离不弃,结局却令人唏嘘,鼠妹自杀伍超错过了见
她机会,而在伍超死了来找鼠妹那一天鼠妹去往墓地火化安息了,两人一直在
生与死边界擦肩而过。
书中主人公都是小人物,从小视角去看这个社会能看到更多黑暗面,故事主
人公们大部分都是本本分分生活小市民,不论是偶然正义挺身还是想维护自身
利益都没落得个好下场。这个故事往小了说有亲情、爱情、友情生活情感,往
大了说也有社会现实、生存与死亡深刻思想,而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
有墓地得到安息,没墓地得到永生,到底哪个更好呢?
《第七天》读后心得3
《第七天》讲是一个人死后事,描述了一个死后世界世外桃源:死无葬身之
地。讽刺是,“死无葬身之地”这个现实中用于诅咒人一个词,在书中变成了
一个人死后庇佑所。这个地方是死后没有墓碑、孤苦无依人唯一去处。它芳
草鲜美,鲜花盛开,树木茂盛,溪流潺潺,是一块理想之地。这儿人相亲相爱,
不分亲疏,哪怕是生前死对头,来到这儿也相处地其乐融融。与冷冰冰现实相
比,生前困顿窘迫人在这儿找到了家人,找到了栖身之所。
虽然书里讲是死后事,但实际上还是用浓重笔墨讲述了主人公杨飞活着时
事,以及对于他来说最为重要一些人。这里面有他前妻,他养父,以及他
“妈妈”,还有他死前与他有过交集人。看时候我感动于书中出现各种情
感。首先是杨飞与自己前妻李青之间感情。虽然两个人分开了,却还爱着彼此。
因为两个人追求不同,所以在相处了一段短暂时间后,两个人还是离婚了。妻
子因为遇到了一个有着好创业想法并很欣赏她留学归来博士,离开了自己爱
着另一半。但是他们死后相遇时,她说,我结了两次婚,但是我只有一个丈夫
(指杨飞)。其次是杨飞与自己养父杨金彪之间深厚感情。二十一岁杨金彪在
铁轨上见到刚出生脐带还没掉杨飞,从此以后把他当成自己儿子来养,并因此
一辈子没有结婚。杨飞“妈妈”李月珍(杨金彪邻居)对于杨飞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