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主要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追溯制度.docx

发布:2025-03-24约6.13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要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追溯制度

?一、引言

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健全安全信息追溯制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追溯制度,可以实现对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从生产、加工、流通到消费全过程的信息跟踪与查询,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二、主要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范围界定

(一)主要食品分类

1.粮食及其制品:包括小麦、水稻、玉米等原粮,以及面粉、大米、面条、面包等加工制品。

2.食用油:如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等。

3.肉类及其制品:猪肉、牛肉、羊肉等生鲜肉,以及火腿肠、腊肉、酱卤肉等加工肉类。

4.禽蛋及其制品:鸡蛋、鸭蛋等禽蛋,以及松花蛋、咸鸭蛋等加工蛋制品。

5.乳制品:牛奶、酸奶、奶粉等。

6.水产品:鱼类、虾类、贝类、蟹类等鲜品及加工品。

7.蔬菜:各类新鲜蔬菜,包括叶菜类、根茎类、茄果类等。

8.水果:常见的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各类水果。

9.调味品:盐、糖、酱油、醋、味精等。

10.饮料: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瓶装水等。

(二)食用农产品分类

1.种植产品:除上述蔬菜、水果外,还包括茶叶、中药材、花卉等。

2.养殖产品:除上述肉类、禽蛋、水产品外,还包括蜜蜂、蚕茧等。

三、追溯制度的目标与原则

(一)目标

1.实现对主要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信息追溯,确保一旦发生安全问题,能够快速准确地查明问题产品的流向和来源。

2.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3.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自律,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二)原则

1.全程追溯原则:涵盖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确保信息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2.信息真实原则:录入的追溯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可靠,不得虚假填报。

3.便捷高效原则:追溯系统应操作简便、查询快捷,能够满足监管部门、企业和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4.责任明确原则:明确各环节主体的追溯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5.协同推进原则: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协同合作,共同推进追溯制度的建设与实施。

四、追溯制度的建设内容

(一)追溯信息采集

1.生产环节

-种植养殖环节:记录农产品种植或养殖的品种、产地、播种(养殖)日期、施肥用药情况、收获(出栏)日期等信息。通过田间地头安装的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农事操作数据等,并上传至追溯系统。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记录原料采购信息,包括供应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采购日期、原料品种及数量等;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工艺流程、生产批次、生产日期、生产设备编号、操作人员信息等;成品包装信息,如包装规格、包装日期等。

2.流通环节

-批发环节:记录批发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进货日期、进货品种及数量、供货者信息等;销售日期、销售对象(零售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销售品种及数量等。

-零售环节:记录零售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进货日期、进货品种及数量、供货者信息等;销售日期、销售价格、销售数量、消费者信息(可选择记录)等。

3.餐饮服务环节

-记录食品采购信息,包括供应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采购日期、采购品种及数量等;加工制作过程中的加工时间、加工人员、加工设备等信息;供餐日期、供餐对象、菜品名称及数量等。

(二)追溯信息载体

1.纸质记录:部分企业或环节可采用纸质台账记录追溯信息,如一些小型农产品种植户、小作坊等。纸质记录应妥善保存,便于查询和核对。

2.电子记录: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建立追溯数据库、应用追溯软件系统等方式,实现追溯信息的电子化管理。企业可使用专门的追溯系统软件,也可依托政府部门搭建的公共追溯平台进行信息录入和管理。电子记录应具备数据加密、备份存储等安全措施,防止信息丢失或篡改。

3.标识标签:在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包装上粘贴或印刷追溯标识标签,消费者通过扫描标签上的二维码等方式,可查询产品的追溯信息。标识标签应包含产品基本信息(如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等)、追溯码、追溯网址或查询方式等内容。

(三)追溯信息传输与共享

1.企业内部传输: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建立内部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各部门之间追溯信息的实时传输与共享,确保生产、采购、销售等环节信息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2.企业与监管部门传输:企业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