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行进间胸前双手传接球技术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篮球行进间胸前双手传接球技术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篮球行进间胸前双手传接球技术。教材来源于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篮球基本技术》中的第二节内容。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篮球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如原地胸前传接球等。本节课将在原有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行进间的传接球技术,提高学生在运动中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通过练习行进间传接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后续篮球比赛中的战术运用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运动能力方面,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篮球行进间胸前双手传接球的动作要领,提高运动技能和动作协调性。健康行为方面,通过练习传接球技术,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健康水平。体育品德方面,学生在集体练习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遵守比赛规则,展现公平竞争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篮球行进间胸前双手传接球的正确技术动作。具体包括以下核心内容:
-正确的身体姿势:学生在行进间传接球时,要保持身体平衡,膝盖微弯,眼睛注视接球者。
-传接球的力度和准确性:学生需要学会根据接球者的位置和距离,调整传球的力量和方向,确保球的稳定传输。
-传接球的手法:强调双手胸前传球时,手指要张开,手腕用力,传球动作要流畅。
举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通过示范和分解动作,强调传球时手腕的灵活性和手指的张开程度,让学生理解正确动作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在行进间传接球时的动作协调性和球的控制能力。具体难点如下:
-动作协调性:学生在行进中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还要协调双手进行传球,这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个挑战。
-球的控制能力:学生在快速移动中控制球的稳定性,避免失误,这是技术提升的关键。
举例: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动作协调性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行进间传球练习,让学生在慢速行进中逐渐增加速度,逐步提高协调性。对于球的控制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个别指导,让学生在传球时掌握正确的力度和方向,从而提高控制球的稳定性。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
1.讲授与示范相结合,教师首先讲解篮球行进间胸前双手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并进行现场示范,确保学生理解动作细节。
2.分组练习与互助学习,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通过组内互助和反馈,提高技术掌握程度。
3.游戏化教学,设计传球接力比赛,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视频辅助教学,播放专业运动员的传球技巧视频,供学生观摩学习。
教学媒体使用方面,将利用篮球场地和标准篮球作为主要教学工具,同时辅以视频播放设备,增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问题导入,如“同学们,你们在篮球比赛中,是否遇到过传球失误的情况?如何才能提高传球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呢?”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原地胸前传接球技术,让学生思考其在行进间的应用。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篮球行进间胸前双手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包括身体姿势、传球力度和准确性、传球手法等。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子,如专业运动员的传球技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在行进间传球时,如何保持身体平衡?如何调整传球力量和方向?”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答案。
3.巩固练习(约25分钟)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行进间胸前双手传接球练习。要求学生在练习中注意动作细节,提高技术掌握程度。
-教师指导: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篮球行进间胸前双手传接球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享在练习中的心得体会,以及自己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观看篮球教学视频,复习行进间胸前双手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并尝试进行自主练习。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锻炼,提高篮球技能。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篮球技巧与实践》
-《篮球训练教程》
-《青少年篮球训练方法》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观看篮球教学视频,学习不同位置的传球技巧,如后卫、前锋和中锋的传球方式。
-分析篮球比赛中优秀球员的传球策略,思考如何在比赛中运用所学传球技巧。
-探究篮球传球技术在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