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用水、饮用水水质标准解读 .pdf
生活用水、饮用水水质标准解读
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解读
生活用水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它是水环境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生活用水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生
活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体的健康发育,水安全一直是我国政府部门重点关注的问
题,特别是生活饮用水的安全问题。近年来,由于水质不达标而引起的生活用水
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屡次危及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据世界卫生组织报
告,发展中国家80%的病例由饮用不洁净水造成的,据统计,全球每年有2500
万儿童因饮用受污染的水而生病致死,有关资料表明,至少有50种疾病来源于不
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因而水质安全现已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水质标准
则是衡量水质是否达标是否安全的一个依据,通过检测水体水中杂质的种类、成
分和浓度,并与水质标准比对,达到确保水质安全的目的。
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从保护人群身体健康和保证人类生活质量出发,对饮用水
中与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以法律形式作的量值规定,以
及为实现量值所作的有关行为规范的规定,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以一定形式发
布的法定卫生标准。2006年底,卫生部会同各有关部门完成了对1985年版《生
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修订工作,并正式颁布了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可包括两大部分:法定的量的限值,指为保证生活饮用水中
各种有害因素不影响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法定的量的限值;法定的行为规范,
指为保证生活饮用水各项指标达到法定量的限值,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生产的各个
环节的法定行为规范。
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指标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作为衡量市政自来水水质指标的标准,最基
本的是42项常规指标,常规指标能反映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状况的水质指标,通
常生活饮用水满足了常规指标即可达到使用要求。常规指标包括五类,即微生物
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放射性指标、饮用水中消毒剂常规
指标。
(1)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是为了保证水质在流行病学上安全,流行病学安全指的是确保水质微
生物学质量的安全性,防止饮用水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目前,微生物污染仍
然是饮用水安全的最大威胁,常见的水体传染疾病主要是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
是腹泻,污染来源主要是被人或动物粪便污染的水。
微生物指标包括4项指标,包括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
希氏菌。总大肠菌群是评价饮用水卫生质量的重要微生物指标之一,可以指示肠
道传染病传播的可能性,但它不是专一的菌属,如果在水样中检出大肠菌群,则
应再检验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以证明水体是否已经受到粪便污染;如果
水样中没有检出总大肠菌群,就不必再检验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菌落
总数水中菌落总数可以作为评价水质清洁程度和考核净化效果的指标,说明水体
已受污染,但不能说明污染来源和该水体传播传染病的风险程度。
菌落总数的限值为100CFU/mL,每毫升水样中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不得
超过100个,而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限值均为每100毫升
水样中不得检出细菌菌落。
(2)毒理学指标
毒理学指标是为了保证水中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不产生毒性和潜在危害。毒理指
标有:砷、镉、铬(六价)、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三氯甲烷、
四氯化碳、溴酸盐、甲醛、亚氯酸盐、氯酸盐共计15项。其中砷、镉、铬(六价)、
铅、汞属于重金属,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溴酸盐、甲醛属于有机物。人类长期
饮用重金属超标的水,会导致饮用者患各种疾病,损害器官、神经系统,有的甚
至致癌,如砷对人体的损伤以慢性中毒为主,表现为皮肤出现白斑,随后逐步变
黑,角化肥厚呈橡皮状,发生龟裂性溃疡,长期饮用砷含量高的水,还可使皮肤
癌发病率增高;汞为剧毒,可致急、慢性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为脂溶性,主要作
用于神经系统、心脏、肾脏和胃肠道。这类指标包含的物质对人的毒性较大,因
此对此类指标应严格执行标准限值要求。
(3)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感官指标即是为了保证水质良好的感官性,从水的色泽、外观、嗅味可以直接判
断出水质的感官性状,是人们判断水质及其可接受程度的首要和直接指标。饮用
者几乎完全依赖于自己的感官来判断水质及其安全性。如果水质混浊、有异色、
有异味,就会使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