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污水处理工艺系统.ppt

发布:2025-02-20约1.6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八章污水处理工艺系统聚磷菌---甲单胞、气单胞菌属:起主要作用,15%--20%;不动杆菌属:储存聚磷的能力最强;某些反硝化菌:也能超量吸收磷;发酵产酸菌:将大分子物质降解为低分子脂肪酸类基质;2、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1)溶解氧厌氧段控制在0.2mg/l以下,好氧段控制在2mg/l左右;(2)厌氧区硝态氮(3)温度其影响不如生物脱氮过程明显,5—30的范围内效果均可;℃第十八章污水处理工艺系统工艺过程6---8范围内比较稳定;(4)pH值BOD/TP要大于15,才能保证聚磷菌有足够的基质需求;(5)BOD负荷和有机物性质一般控制在3.5—7天,厌氧段的停留时间不宜过长。弗斯特利普工艺2.10生物除磷工艺(6)污泥龄第十八章污水处理工艺系统(2)弗斯特利普除P工艺的特点含磷废水进入曝气池同步进入的还有聚磷菌污泥,聚磷菌过量地摄取磷,去除有机物,还能出现硝化作用;从曝气池流出的混合也,进入沉淀池,在这里进行泥水分离,含磷污泥沉淀,上清液排放;含磷污泥进入除磷池含磷上清液进入混合池,投加石灰,化学除磷;出水含磷量低于1mg/l;SVI值小于100,丝状菌难于增值,污泥不膨胀;可根据BOD/P调节回流污泥与混凝污泥的比例。第十八章污水处理工艺系统第十八章污水处理工艺系统(1)ηN’=Q(r+R)/(1+R+r)Q×100%ηN’——除氮的%;r——硝化混合也回流比(为混合液流量与处理污水量的比值)R——沉淀池污泥回流比Q——进水流量对A/O而言,要保证:回流比85%,总回流比600%(2)氮的氧化还原态厌氧氨氧化NH(-Ⅲ)→-Ⅱ→-Ⅰ羟胺NH2OH→0+Ⅰ硝酸基NOH→+Ⅱ→+Ⅲ亚硝酸基→+Ⅳ→+ⅤNOⅲ、A/0系统的除氮与回流关系3-第十八章污水处理工艺系统NO3-→N2NO3-NO2-NON2ON2硝酸醛还原酮亚硝酸醛还原酮氧化还原醛氧化亚氮还原酮2、厌氧—好氧除磷工艺(An—O法)工艺特征:(1)流程简单,既不用投药,也无需内循环,有利于好氧(厌氧状态的保持(2)HRT段,3-6h沉淀污泥含磷率4%,肥效好SVI低于100,易沉淀,不膨胀(3)曝气池SS浓度2700-3000mg/l之间,BOD与一般活性污泥法相同,磷的去除率较好,P1.0mg/l01除磷率难以进一步提高,P/BOD高时尤其是这样沉淀池产生磷的释放现象问题:02第十八章污水处理工艺系统第十八章污水处理工艺系统010203042.11巴颠普脱氮除磷工艺2.11同步脱氮除磷技术?第一厌氧反应器首要功能是脱氮第二功能是污泥释放磷?第二厌氧反应器脱氮释放磷去除BOF?第一好氧反应器硝化吸收磷吸收磷?第二好氧反应器硝化去除BOD05第十八章污水处理工艺系统第十八章污水处理工艺系统如沉淀池,主要功能是泥水分离综上,各反应单元都有其首要功能,脱氮90%,除磷率90%第十八章污水处理工艺系统(3)工艺特点?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技术?总的HRT很短?丝状菌不能大量繁殖(好氧,厌氧交替运行),无污泥膨胀之虞,SVI100?污泥中含磷浓度高,肥效高?勿需投药,两个A段只用轻搅拌,运行费用低18.2.12A—A—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1)A—A—O法工艺流程(厌氧—缺氧—好氧法)70年代,美国人在An—O法开发的(2)反应器单元功能:厌氧反应池:释放磷+氨化(有机氮)缺氧反应器:脱氮好氧反应器:去除BOD,硝化,吸收磷缺点?除磷效果很难提高?脱氮效果难于进一步提高,内循环量2Q,不宜太高?进入沉淀池的处理水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第十八章污水处理工艺系统第十八章污水处理工艺系统UCT工艺厌氧池缺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剩余污泥(1-2)Q回流NO3-回流使缺氧区的NO→0厌氧段保持严格厌氧3-第十八章污水处理工艺系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