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海洋纤毛虫的研究进展.doc

发布:2017-09-07约7.2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 献 综 述 题 目 我国海洋纤毛虫的研究进展 学 院 海洋学院 专 业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班 级 10资环 学 号 106050019 姓  名 林燕 指导教师 陈相瑞    我国海洋纤毛虫的研究进展 摘要 纤毛虫是原生动物门纤毛纲的一类生物的总称,包括全毛目、缘毛目、旋唇目。纤毛虫是海洋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的重要链接者,在能量流动和物种循环中有重要意义。纤毛虫是许多水产养殖的危害物种,有些种类爆发时会造成赤潮,而由于其周期短,对环境变化反应灵敏,又被用为生物指示种。研究纤毛虫的方法由原始的简单的放大镜下的活体观察,逐渐发展到现代的蛋白银染色、分子生物技术手段等多种技术的结合,为纤毛虫的鉴定提供更确切的数据。 关键词:海洋纤毛虫,纤毛虫病,方法,意义,进展 引言 纤毛虫以纤毛作为运动的胞器,在其生命周期中至少在某一阶段生有纤毛,如果不具纤毛,则仍存在表膜下的纤毛系统。具有大核和小核两种核型,具有两种生殖方式,即横二分裂的无性生殖和接合生殖的有性生殖。纤毛虫的生活方式多样,种类较多,是鱼类等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饵料。 海洋纤毛虫是指生活在海洋中( 含河口低盐水体) 的纤毛虫种类。在系统学上分属 4 纲( 动基片纲、寡膜纲、肾形纲、多膜纲) 的20余目。目前已报道的已超过 3 000 种。纤毛虫作为最古老的真核生物的一支,历经了十分久远的进化和演化史,目前已发现的近万种纤毛虫中,无论是形态特征,生活方式及生境还是其他的生物学特征,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多样性。 纤毛虫处于食物链的枢纽位置,是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造成养殖病害,赤潮等问题,对纤毛虫的研究为预防病害提供科学依据。纤毛虫生命繁殖周期短,对环境响应速度快,能够及时有效的反应所处环境的变化,作为指示生物的研究,补充水域环境指示生物种类数据库。 纤毛虫的研究意义 海洋纤毛虫虽然个体微小,生活在海洋大环境中,但是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从以下方面可以看出:1)构成病害或危害:许多栖生或寄生种类造成海洋水产养殖病害;此外,某些海洋纤毛虫是“赤潮”种,大量繁殖时,会爆发形成赤潮;2)作为海水的清洁工:海洋纤毛虫以有机碎屑和细菌为食物,其适量存在对海水的清洁具有重要作用;3)作为生物指示种: 纤毛虫生命周期短,其种类构成与群落结构可对水环境的改变( 如污染发生) 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在海洋环境的生物监测和环境保护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4)在生态学研究方面,作为超微型与小型浮游生物之间的连接环节,纤毛虫在海洋微食物网内的碳循环和加速有机磷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5)此外,纤毛虫具有独特的大小型双核型,个体较大,容易培养,繁殖周期短等优点,像海洋游仆虫等许多种类常被用作核-质关系探讨、遗传学及细胞学研究的理想材料。正是由于上述的几个原因,人们对海洋纤毛虫的研究越来越成为海洋生物学研究特别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关注焦点。 纤毛虫的形态研究方法 纤毛虫为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其形态学研究相对于大型的多细胞动物而言由于个体小,操作不方便,无法直视等特点,需要借助多种特殊的染色技术来突出某些特殊结构的显示,借此来区分不同的种类。 2.1活体观察法 活体观察可以直接获取纤毛虫活体细胞的大小、外形、运动、纤毛器、伸缩泡、食物泡、内质顺粒及射出体等生物学特征,补充染色法的不足。活体观察法可以快速鉴别虫体所属的类群,对于野外工作者来说尤其适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许多重要的种的特征在染色中难以被发现或已经被改变,所以活体观察能够获得染色法所无法得到的一些特征。但活体观察往往受到经验的限制,而且细胞在压片的时候也容易变形。所以,只有通过活体观察并结合细胞染色才能对纤毛虫的形态学进行全面的描述。 2.2甲基绿—派洛宁临时核器染色方法(改进的Foissner 方 法) 这种方法用来临时显示纤毛虫的核器和某些种类的粘液泡,通过染色之后,纤毛虫的大小核呈蓝绿色或蓝紫色,而细胞质呈粉红色,操作简单方便。 2.3蛋白银法 本方法对大部分纤毛虫的染色效果很好,但对于咽膜类,肾形目类及篮环 目类等类群则常常不是很理想。其主要用来显示虫体的皮层及内部结构,如纤毛下器、毛基体、核器及各种 表膜下纤维系统等,但银线系统却不被染色。本方法具有用时间少,操作简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