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大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宏观经济政策和浮动汇率制下国际协调.pptx

发布:2020-02-23约1.38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支持浮动汇率制的观点;2、货币和汇率政策的对称性 各国在决定世界货币供给方面的对称性 金本位下的对称性和布雷顿森体系下的尝试 汇率调节的对称性 其他国家在出现“根本性失衡”时,可以对币值进行调整 美国不能对美元进行币值调整 美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美元币值 3、浮动汇率制的自动稳定功能 国外需求的暂时下降 促进经济体系的迅速调整,降低调整的成本,降低外生(货币性或实际)冲击的负面影响。;2019/12/21;浮动汇率制下的调整机制;Y;国外需求的永久性下降 本币贬值压力更大,浮动汇率制下,通过本币更大幅度的贬值减少产出的变动。 避免固定汇率制下的“根本性失衡”所引发的币值调整预期和国际储备流失,以及币值重新调整前的“投机性混乱”。;反对浮动汇率制的观点;3、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不利影响 货币作为公共产品的利益受到损害 汇率变动导致相对价格的不稳定性,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汇率波动增加了国际投资受益的不确定性,不利于资本的跨国流动 争议:外汇市场能否提供必要的风险对冲工具?;4、各国经济政策的不协调和冲突 “囚徒困境”和无效均衡 竞争性贬值 争议:如何形成能够对各国货币政策行为产生有效约束的国际规则? 国际金本位和布雷顿体系的缺陷 5、更大自主权的错觉 能否有效控制名义货币量以外的其他政策工具? 名义货币量、实际货币量、利率 即便货币政策盯住国内通货膨胀,能否完全放弃汇率稳定性? 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水平的转嫁;案例分析:20世纪70年代的经历;2、浮动汇率制下同样存在政策选择的两难问题 货币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之间的潜在联系,使得各国的货币政策必须兼顾汇率的稳定性,这会使得各国丧失在其他方面的政策自主权。 外生冲击下,通胀、产出、就业和国际收支等经济目标之间的冲突,导致政策的两难选择。 衰退、失业 通货膨胀;浮动汇率制下宏观经济相互依存的两国模型;本国产出的供求平衡:;外国产出的供求平衡:;本国财政政策扩张的影响 1、本国总需求增加,本国和外国产出增加 2、本币即期升值,本国产出下降、外国产出上升 净影响:本国产出增加、CA恶化,外国产出增加、CA*改善;本国货币政策扩张 1、本国利率下降,本币即期贬值,本国CA改善、产出增加,外国CA*恶化、产出下降 2、本国产出增加,外国CA*改善、外国产出增加 净影响:本国产出增加、外国产出变化不确定;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其他外溢效应 汇率、进口成本与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变动的滞后效应 政策发布与市场预期 政策实施;IMF多边磋商框架下的政策协调问题 目的:以一种有利于全球经济长期增长的方式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 相关国家的政策调整方向: 美国降低财政赤字 日本和欧洲实施促进经济增长的内部结构性改革 中国和其他亚洲新兴市场增加汇率弹性、刺激内需 ;1973年以来的经验和争议;2、对称性 浮动汇率制并没有解决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对称问题,始终存在货币主导权问题。 经济地位的差异 金融实力的差异 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惯性 政治因素 3、浮动汇率的自动稳定器作用;4、政策纪律问题 5、投机行为的稳定性问题 浮动汇率制是否导致了不稳定的投机行为? 6、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7、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问题;中间汇率制度的可持续性问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