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排水及防护加固讲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抗滑桩 抗滑桩作用: 将桩穿过滑面进入下部稳定滑床,利用锚固段阻止坡体的滑动,而提高边坡稳定性。 按施工方法分: 打入桩、钻孔桩和挖孔桩 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桩孔开挖→地下水处理→护壁→钢筋笼制作与安装→灌注砼→砼养护 作业: 1、路基在遇到哪些情况下可考虑修建挡土墙? 2、抗滑桩有何作用? 锚杆(索)挡土墙 土工布搭接 搭接宽度≮30㎝ 桩板墙 锚索、锚杆施工——钻孔 锚杆铁丝网喷浆或锚杆铁丝网喷射砼 适用于路基坡面严重风化,岩石破碎时。 3、砌石护坡 对缓于1:1的各种土质、土石及岩质边坡,坡面受地表水流冲产生沟、泥流、小型表层溜坍,可采用砌石护坡防护。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⑴ 干砌片石 边坡缓于1:1.25的土质或土石边坡,并经常有少量地下水渗出,厚度一般为0.3m。 ⑵ 浆砌片石 当地石料丰富,坡度缓于1:1的土质或岩质边坡。 ⑶ 浆砌片石骨架或砼骨架护坡 为节约片石和水泥,常用浆砌片石骨架护坡或砼骨架护坡,其内铺草皮或三合土,四合土捶面代替浆砌片石或砼。 ⑷ 浆砌片石护墙 由厚度0.4~0.5m浆砌片石作成实体或带孔窗式的护坡。 特点: 护墙不能承受土压力。 三、路基冲刷防护 直接防护 冲刷防护应用范围分 间接防护 路基冲刷防护应满足以下要求 要求: ⑴ 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⑵ 防护范围包括所有可能被冲刷的地段。 ⑶ 加强对地基的处理,防止由于水流的掏蚀而使地基外露,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⑷ 防护高度应保证被防护的路基不致受到水流和波浪的侵袭。 ㈠ 直接防护 概念: 直接对路基边坡进行加固,以抵抗水流的冲刷和淘蚀 。 适用范围: v 不大、流向与河岸基本平行、水流破坏作用较弱或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受限制。 特点: ⑴ 对原来水流的干扰小; ⑵ 对防护地段的上下游及其对岸影响小。 植物防护 干砌片石护坡 直接防护 浆砌片石护坡 砼护坡 抛石护坡 石笼护坡 浸水挡土墙 1、植物护坡 直接在边坡上铺草皮或种植防护林、挂柳。 2、干砌片石护坡 单层干砌 约厚30㎝ 双层干砌 上层用较大石块,厚25~35 ㎝; 下层约25 ㎝ a、边坡为砂类土,在边坡与护坡之间需作砂砾层(反滤层)。 b、边坡为黏土时,垫层下铺设10㎝杂粒砂。 3、浆砌片石护坡 片石厚度≮35㎝。 4、砼板护坡 用C13~C18砼预制成边长≮1m,厚度为8~20㎝的板,并配置一定数量的构造筋。 5、抛石护坡 材料:不宜风化的岩石。 要求:坡度一般为1:1.5~1:3.5,抛石厚度≮石块粒径的2倍。 6、石笼护坡 只有边坡坡度不陡于1:2时才平铺。其铺设长度≮冲刷深度1:5~2倍。 7、浸水挡土墙 通常采用重力式或衡重式,用M10浆砌片石砌筑。 浸水挡土墙的基底应埋置在冲刷线以下≮1.0m,最好埋置在不被冲刷的基岩上。 如冲刷深度较深,可采用桩基或沉井基础 ㈢ 间接防护 除上述方法外,也可采用改移河流轴线的方法达到防冲刷的目的。 主要形式: ⑴ 丁坝 用于宽浅变迁性河段。将水流离河岸。 ⑵ 顺坝 疏导水流作用。 ⑶ 改移河道 将水流引离路基。 间接防护 作业: 1、常见的边坡病害有几种类型? 2、什么称为路基冲刷直接防护?它适用于什么情况?有哪些特点? 3、常用的路基坡面直接防护有几种类型? 第三节 路基加固 一、挡土墙概述 1、定义 支撑天然斜坡或人工填土边坡,以保持土体稳定的建筑物。 应用: ⑴ 陡坡和高填土地段,下方设挡土墙; ⑵ 岩石风化的路堑边坡地段; ⑶ 为避免大量挖方及降低边坡高度的路堑地段。 ⑷ 可能发生坍方、滑坡的不良地质地段。 ⑸ 冲刷严重或长期受水浸泡的沿河路基地段。 2、按位置分为: 路肩式 分为 路堤式 路堑式 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