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摘要:作为生产力演进过程中的一种新型质态,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与“质量牵引”以及二者协同演化
的生产力发展新模式,其基本内涵集中体现为应用新技术、重塑新动能、培育新产业。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先
进生产力的跃迁方向,符合新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质
生产力中新技术应用通过技术扩散、结构优化和“创造性破坏”效应,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底座;新要
素培育通过比较优势选代和价值倍增能级提升,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动能;新产业兴起通过技术吸
纳、产业链溢出和竞争优势重塑机制,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主体。因此,未来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客观
规律,需要从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抓住发展机遇、加速新型数据要素融合渗透转换发展动能、培育战
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夯实发展基础、优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发展“动脉”四个维度加快培育和形成
新质生产力,为新时期新征程上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新技术;新要素;新产业
一、引言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
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
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31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具活跃度、最有革命性的要素,是衡量社
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状态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的关键力量。在人类利用自
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伴随着重大技术变革和发展阶段演进,生产力内涵及外在表现形式不断以自我规定的
性质发生适应新发展要求下的革新演变。新质生产力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要素资源赋以及内外部
环境等的变化所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着眼于解决技术动能、要素起点以及产业主
体问题,是推动生产力向更高质态迈进的具体体现。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是量变到质变的根本转型,基于对传
收稿日期:2023一12—18
钞小静,王清: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统增长路径的创造性破坏与突破式更新,以“创新驱动”与“质量牵引”的协同发展模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
供客观的物质力量和科学指引,符合新时期新征程中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总体方向,是新
发展阶段加快驱动动能转换、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重要力量。
二、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新质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更新迭代遵循了生产力演化发展基本规律,是对生产力理论内涵和外延的
不断拓展与深化。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新发展阶段经济建设的主题。新质生产
力作为一种生产力的跃迁,通过创新驱动、要素转换及产业升级三个方面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人新动能、提供新动力。
(一)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与基本特征
1.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生产力的跃迁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指出,“生产力
发生在人与人的交往以及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等联系中,表现为人们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能力,即人类改造
马克思对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给予高度关注,他反复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7。
生产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生产力一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被视为理解社会形态变迁的逻辑主线和理
论基石。马克思强调:“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的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
表现为一种历史必然性,即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突破原有的生产关系,产生新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的发展
境而不断转换自身质态以使其符合生产关系下引致的新需求。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既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理论基础,也遵循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根据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演进过程中出现的发展阶段转变、烹赋条件转换及
发展环境变革而提出的新要求,是对传统生产力理论的新拓展。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